弥敦任职只有短短3年时间就被调离香港,其真正的原因是他的继任者卢吉的夫人。这位夫人不但是成功的职业女性、有影响的新闻记者,还是殖民地事务的行家。卢吉结婚四年后就当上了驻北尼日利亚的高级殖民专员。接着夫人又想让丈夫迁到一个气候宜人的地方——香港。为了给卢吉腾出香港的位置,殖民地部搞了一个抢座位游戏。当时65岁的前任香港总督卜力被勒令从锡兰退休,麦卡勒姆爵士自纳塔尔调到锡兰,弥敦则不情愿地被派往纳塔尔,薪水也减少了。
卢吉于1907年6月来到香港。幸运的是卢吉也是个不错的人物,他精力异常旺盛,善于决断,不过并不独断专行。实际上,他为人相当腼腆。他喜欢在总督府花园里漫步,有一次还曾被一个渴望在总督府来宾签名簿上留名的年轻人误认为园丁。卢吉夫妇不喜欢闲谈和轻佻的聚会,对外交礼仪和礼节秩序也不感兴趣。卢吉夫人试图组织读书聚会,提升这个殖民地上流社会女士的知识水准,却并不受她们的赏识。
卢吉为香港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对香港大学的创建发挥了作用香港科技大学名,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获得了两广总督的支持。卢吉提出新的综合性大学应由现有的香港华人西医书院与刚刚开办的工程学院联合而成。孙中山就是西医书院的首届学生。
1912年,香港大学如期建成,配备师资以及合并后开始招生,全校只有77名大学生,学生主要来自大陆,分别就读于医学院、工学院和文学院。
香港大学的首任校长仪礼是牛津的重要学术神童,这位年轻人能够流利地说27种语言,但数学很差,厌恶工程师职业,认为这些人使城市浓烟密布,肮脏不堪,而且他还是个白人至上主义者。他在香港大学并未取得多大成就,1918年离职。
立法局想邀请威海卫行政公署长官庄士敦出任校长,香港大学评议会拒绝批准这项任命。结果,庄士敦当上了被软禁在紫禁城的傅仪的老师。
香港大学
1931年许地山任港大教授,是香港大学史上第二位华人教授,并兼任中文系主任。1941年8月许地山病逝香港科技大学名,我喜欢气势开阔的香港科大,由陈寅恪任系主任直到年底停课为止。
1939年原计划赴英伦留学的张爱玲因为欧洲战事,滞留香港,入读香港大学文学院。
旧时代的香港大学学费和生活费用昂贵,能上港大的学生非富即贵,少有依靠奖学金的草根阶层学生,因此港大被称为贵族化大学。相比之下,后来成立的香港中文大学,往往录取的是香港贫寒弟子。
香港大学
我这次特意去了香港科技大学,它在1986年成立,香港赛马会捐出19.5亿港元,出资为科大兴建校舍。
香港科大
香港科大最突出的特点是学校垂直建立,有四个平面层次:学生大楼、上层学生宿舍、下层学生宿舍和海滨运动区。从赛马会大楼到海滨要坐几组电梯(7层、10层和11层),还要穿越走廊。我第一次来,根本没有这样的想象力,还是向学生咨询后,才知道如何下到底层。我遇到的两位学生,也谦和热情,不像媒体宣扬地那么富有战斗性。
香港科大在九龙东部清水湾畔的海滨地带,面朝大海,非常有气势。我那天去,还在下雨,可还是被它的美和开阔所折服。
香港科大面临大海,非常有气势
我在微信群里发了一组香港科技大学的照片,感叹内地的女孩子来这里读书也是不错的选择。于是大家讨论内地孩子在香港读大学的可能性。
我在香港的年轻同事黄穗的看法是:“香港几所大学的本科,对于内地学生而言很难考。一来一所学校全中国只招两三百人;二来要参考的项目不仅是高考成绩,还有英语成绩和面试成绩;三来愿意报考香港本科的内地生,都是本来有实力上北大清华的,所以竞争很激烈。
“到香港读研究生简单得多,因为很多学科是以盈利为目的,招收的人数多,而且专业五花八门,不同专业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总之只要你不是在本科表现得太差,而且英语还过得去,那么总有一门学科能报得上。当然如果要挤金融和传媒这两个研究生的专业,目前来说一年比一年难,因为报的人越来越多,不知道为什么内地学生对这两个专业如此感兴趣?
“总之目前的一个趋势是,虽然香港高校本科面向内地收取学生的范围广了,但竞争依旧激烈。研究生科目除了金融传媒等热门学科,其他很多学科的水分都越来越大,真要申请不会很难。”
“那么香港人读内地大学呢?”我忍不住问。
“情况相反,基本上去内地读大学的香港学生,要么家境一般,供不起去国外念书QS200名校留学,要么考不上本地大学的。还有一类本来就在内地生活,但拿着香港身份去报考内地好学校的(比如暨南大学)。真的为了了解内地北上的应该并不多。”
香港学生报考内地高校,可以通过免试招生的途径,所谓免试,是免除传统的联考,但是依旧要参加香港本地的高考(文凭试)。香港每年都会办内地高校展,每年都有五六千人去看吧,而且今年开放招收香港学生的内地高校数目也变多了。
香港中文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如何比较港三(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 哔哩哔哩
学校/学科排名对比
1、从学校排名来看:港大>港中文>港科技2、从学科排名来看:港大和港中文综合性更强,港科技偏理工科+商科香港大学优势专业:建筑系、法律系、医学系、化学系、金融系、 英文系、语言学系、 牙医学系、环球商业、 精算及统计学系、MBA等相关学系专业。香港中文大学优势专业:中文系、历史系、 社会学系、中国研究 、物理学系、 新传系、 医学系、法律系、 生物医学系、经济金融等相关学系专业。香港科技大学优势专业:经济系、金融系、会计系、MBA、机械、航空、工科、计算器科学、材料学、化学、统计等相关学系专业。学校实力对比1、师资力量港大师资力量国际化程度更高,港中文学术氛围更好,港科技应用型教授更多。✅港大教授的国际化更好,但港中文教授个人学术成就更为卓越。目前有常规教授1087名 ,国际教授人员659人(国际化百分比60.6%),累计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港中文有全职教职员8178人,其中教授369人,副教授314人QS200名校留学,助理教授364人,各类讲师639人,研究人员1714人,且是香港唯一有诺贝尔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图灵奖得主任教的大学。✅港科技共有教员697人,其中院士17位,分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外籍院士2人、香港科学院院士7人,在化学、生物、机械、物理等学科有杰出贡献。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实验天体物理学家乔治·斯穆特教授,现任香港科技大学物理学系讲座教授,并获颁高等研究院赵氏廷箴怀芳教授席。2、校园环境港大校园小而美、区位便利,港中文校园自然环境优越,港科技校园现代化程度更高港大创办于1911年,历史更悠久,校内欧风建筑很多,红墙绿树,非常美。虽然校区面积较小,但是靠近特区中心香港中文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三站地铁直达中环,实习和吃喝玩乐非常便利的。港中文占地总面积137.2公顷,比香港其他7所高校面积的总和还大。面临吐露港,依山傍海,树木非常茂密,人文气息浓郁,被誉为亚洲最美大学校园之一。港科技位于环境美的西贡清水湾半岛,校园占地总面积60公顷,被学生称为海景疗养院。申请难度对比1、商科类热门专业竞争都很激烈,其中港中文双非学生相对更多港前三中不会存在相对更冷门的学校,申请门槛和难度都不相上下,学生背景多数为上游985/211,GPA86+的学生,双非录取案例在前三中占比较少。根据目前我的offer数据统计,港大双非占比9%;港科技11%,港中文20%。2、理工科专业首选港科技,但双非学生申请难度高于港大和港中文,港科技的难度全港第一,这也不奇怪,毕竟作为科大的优势专业,师资更强,课程各方面的配备也更成熟。
3、文科专业首选港中文和港大,港科技申请难度更低港科技申请难度在港前三中最低,可以捡漏香港中文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如何比较港三(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 哔哩哔哩,不过文科专业开设比较少。关于“港前三”如何选?1、如果打算申请文社科专业,更喜欢学术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建议优先选择港中文。2、如果打算申请工科类专业,偏好课程的实用,希望能获得更多的实习机会,建议优先选择港科技。3、至于港大,只要有喜欢且适合的专业,能冲的都尽量冲港大,毕竟学校的学科建设已经很齐全、很完备了!其实港前三属于是各有优势,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当然,如果想要成功上岸,难度还是蛮大的,最好能够向已上岸的学长学姐吸取经验!
留学咨询+V:LT-Jimi
香港科技大学二期,校园设计共参与!书院智慧绿色建筑研学项目(一期)圆满完成
校园设计共参与!书院智慧绿色建筑研学项目(一期)圆满完成
近日香港科技大学二期,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书院14位同学在智慧绿色建筑项目上的努力终于结出硕果。经过7周紧张而又充满创意的设计与协作,他们迎来了展示成果的时刻,将团队的创新理念与解决方案展现于众,为校园空间的优化与升级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想法。
港科大(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党委书记屈哨兵教授出席活动。评审团由多位专业人士组成,包括香港绿建科技顾问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CEO张智栋博士、IWBI中国区副总裁张为舜先生,港科广社会枢纽江斌教授和书院成长导师张福厚老师。
校长倪明选教授
党委书记屈哨兵教授
智慧绿色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态,它代表着利用先进技术与设计理念,提升能源效率与舒适度。通过优化建筑材料、能效设备和智能系统,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和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项目过程中,同学们参与了空间改造与设计,学习了创新技术,体验了团队协作,深入了解了真实环境中的需求,整合了不同的技术方案,并寻找创新技术与方法来改善空间体验,探索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书院的“未来建筑师”们
如何一步步将这些高标准
转化为实际可落地的改造方案?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研学项目开展之初,同学们根据兴趣自由组成了两个团队,分别是关注室内居住环境的“舒室团队”和关注室外公共空间绿化的“治愈花园团队”。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作为主讲导师的张智栋博士带着他在智能建筑领域的专家眼光,深度解析了如何打造健康环境,为学生们揭示了智能设计的秘密。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创造火花,书院特邀蔚来汽车的林丹老师和未来技术学院的薛珂老师,分别掌舵色彩启示和设计思维的探索之旅,打开通往新颖想法与创新解决方案的大门,使整个研学项目成为一个圆满的知识探索之旅。
张智栋博士
林丹老师
薛珂老师
舒室团队
舒室团队聚焦建筑选材、热舒适度、光线照明、空气质量四个方面,通过分工合作的模式,采用现场调研、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将发现的痛点整合后,找出问题并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舒室团队”这群建筑小巧匠,还用心打造了一个微型宿舍模型,模拟真实世界中的光线如何穿过窗户,并直观地展示了改造方案的效果。
治愈花园团队
治愈花园团队关注的是室外公共空间的设计,从心灵、运动、营养、社区四个功能维度出发,旨在将宿舍楼下的绿地打造为有着治愈功效的宜居花园。对于花园的设计,团队进行了充分的数据采集和分析,通过对功能需求、设施需求、参与意愿的调研来分析痛点香港科技大学二期,校园设计共参与!书院智慧绿色建筑研学项目(一期)圆满完成,并给出了完善的治愈花园设计方案。
当被问到项目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收获时,李松枚同学谈到,真正的挑战不在于达到WELL中已经明确了量化指标的标准,而在于经过实地调研后,发现没有被明确量化到可进行数据收集的方面。她认为,参与本次研学项目最大收获在于,明白了我们的建筑设计目标不是为了得到高的WELL评分,而是在于切切实实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始终以实际效果为导向,而非对着WELL标准生搬硬套。
在此次项目的实践学习过程中,康祖婷同学也受到了深刻的启发。她分享说,WELL标准引发了她对建筑本质的新思考,促使她从人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和互动的角度,重新审视建筑的功能和价值。
在团队汇报环节圆满结束后,书院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挑战——一个以“领导力”为主题的 Pitch环节。
在这个临时加入的环节中,同学们需要用英语迅速而精准地展示自己的领导力思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环节的加入是在汇报当天的早上才临时通知,极大地考验了同学们的应变能力以及英语口语表达技巧。
同学们在 Pitch中的表现引人注目,成功地给教育科学学院的三位评委——王林晓老师、刘焰华老师和Jaeuk PARK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评委们赞赏地指出,同学们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好准备并完成演讲,显示了出色的英语口语能力;对领导力的深入见解也显示了同学们的思维广度和创新精神。
王林晓老师
刘焰华老师
Jaeuk PARK老师
对于同学们的“专业吐槽”,倪校长表示都已收到,对同学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予高度赞扬;并鼓励同学们继续深入学习,在校园二期工程的建设中,大家能够继续发光发热,提出更多建设性的建议。
屈书记从大学生要做“可做之事”、“能做之事”和“未做之事”三个层面出发,肯定并赞赏了同学们在项目中的表现。他鼓励同学们继续创新思考,从“可做之事”开始,把握并运用WELL等先进理念改善世界,为未来的成功奠定基础。从身边小事做起,做“能做之事”,踏实努力,以实现更大目标。最后,屈书记激励同学们敢于挑战“未做之事”,运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解决那些尚未被解决的问题,同时开拓出新的创造性思路。
项目主讲导师张智栋博士在回顾同学们在这一路上的成长时,分享了自己的感想。他认为这次成果汇报展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实战锻炼机会,并强调全面成长应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而不是仅仅专注于专业学习,也要全盘考虑未来的发展。
同时,张博士鼓励同学们进行复盘,总结作为一个团队聚合力量克服挑战的经验教训,并指出,同学们可以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应用到未来职业生涯中的任何工作场合。
在完成了首期智慧绿色建筑研学项目之后,所有参与的同学们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团队奖项方面,舒室团队荣获了团队金奖、洞察先锋奖和创新设计奖的三项大奖,表现卓越。而治愈花园团队也不遑多让,获得了团队银奖和混合学习奖。
舒室团队获团队金奖、洞察先锋奖与创新设计奖
治愈花园团队获团队银奖与混合学习奖
王毓扬同学凭借出色的表达能力和勤勉的学习态度,获得了最佳表达奖和全勤奖。李松枚同学则因其杰出的领导才能,被授予杰出领导力奖。
王毓扬同学
李松枚同学
这些奖项不仅肯定了同学们在项目中的努力和成就,也激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中继续追求卓越。
此次智慧绿色建筑项目是书院教育启动的首个研学项目,重点在培养学生全面的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审辨思维和设计思维;通过将教育延伸到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多元文化、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更多非学术领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成长环境。
当前,书院正将绿色智慧建筑项目的第一期学习成果转化为前进的动力,研发第二期的项目方案。第二期还将模拟真实的公司管理和运作,给予项目团队资金加持。这不仅是一个项目美国藤校留学,更是一场全方位的团队合作与财务管理的实战演习。请各位拭目以待!
智慧绿色建筑项目引入了WELL健康建筑标准,引导学生对校园建筑与环境进行研究设计,以创新的解决方案增强建筑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用户的舒适度,并在设计过程中体验项目引导式学习、混合式学习、团队协作,锻炼提升综合能力。
WELL建筑标准(WELL )是由国际WELL建筑研究院(IWBI)推出,目标是通过建筑和内部环境的设计与管理来提高居住和工作空间中人们的健康和福祉。
WELL标准考虑了多种因素,包括空气、水质、光照、营养、健身、舒适和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每个部分包含一系列的要求,旨在促进室内环境的健康条件,例如通过提高空气质量、控制照明以符合人体生物节律、以及优化声学设计。
香港科技大学学生,2024港校毕业生月薪,曝光!港科大领跑
第一名:香港科技大学
月薪:19332港币
香港科技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其优势专业的世界大学。其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土木和结构工程、电子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和商业经济类课程在世界学科排名中有着出色的表现!
这些专业基本属于STEM学科香港科技大学学生,就业范围多涉及社会发展经济所需的领域如制造业、通信类、科技类等。因此相关领域毕业生在就业市场需求量大,起薪高也是意料之中。
申请港科技建议985/211均分80-85+,双非85-87+;申请商科建议代700分或以上的GMAT。
理工类专业看重实践经历,大多录取的学生都带了3~4段相关实习。
第二名:香港大学
月薪:19296港币
香港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研究型综合大学,院校成就卓越,蜚声国际。牙科学、教育与培训、建筑与建造环境、地理学和语言学专业在世界学科排名表现优异,尤其是牙科和教育位列世界前10!
除了港大的优势专业中也涉及了STEM学科,港大的商学院每年申请也很热门,且难度不小!
而且港大基本只收海本和92背景的学生香港科技大学学生,2024港校毕业生月薪,曝光!港科大领跑,比起双非这类本科背景在就业市场就已经更占优势。且院校综合17、亚洲第2的QS排名也让雇主对港大毕业生青睐。
想申请港大的话一定要好好准备申请材料学校很看重!申请商科还是建议92背景,双非可以尝试社科和理工科,且均分越高越好!丰富的相关工作经验是申请的加分项。
第三名:香港中文大学
月薪:18535港币
港中文,是一所享誉国际的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护理学、传媒学、医学、现代语言学、社会学等专业在世界学科排名有不错的表现,尤其是护理学位列最新QS学科排名世界第8!
港中文的优势专业中医学类首当其冲,这类专业本身起薪就比较高,外加港中文医学院是亚洲领先的医学教育和研究机构之一。学院与多家国际知名医疗机构有着广泛的合作关系,提供国际交流和实习机会,自然起薪不会低!
港中文跟对于双非背景还是比较友好的,均分够高就有机会。92背景申请建议均分85+,其余87+;商科申请大多数需要提交GRE/GMAT,理工科相对好申请。
第四名:香港理工大学
月薪:17813港币
港理工也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还是同时具有AACSB、EQUIS双重认证的商学院。酒店管理、土木工程、建筑与建造环境、艺术及设计和市场营销专业学科排名优异!
除了商学院,理大的工程学院在香港排前3,因此商学院和工程学院出来的同学除了能接受到学校先进的技术培养,同时也能享受到院系在国际乃至世界地位影响下带来的殊荣,就业上无论是认可度还是薪资方面也会更有优势。
申请港理工的话建议985/211均分75-80,双非85+ ,部分专业有工作经验或者对GMAT成绩要求,还有港理工更偏好申请者有实践经历。
第五名:香港城市大学
月薪:17659港币
香港城市大学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美国藤校留学,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语言学、法律、材料科学、商务与管理学为学校优势专业前5,不仅在科学工程领域表现出色,艺术人文同样享有盛誉。
香港城市大学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大学的职业发展中心为学生提供了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因此许多毕业生都能进入国际知名企业或继续深造。
申请港理工92背景建议均分80+,双非建议85+;实习工作经历可弥补院校背景不足。
综合看下来,除了院校本身的学术水平和地位,学科的就业趋势、就业前景也会很大程度上决定雇主给同学们开多少的月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