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香港研究生

在香港读研究生住深圳,深港通关后,决定去香港找工作的年轻人

2019年,彭友林在香港读完研究生后,因疫情等因素,放弃了当地的工作机会。“在深圳这三年太焦虑了,这跟在香港的焦虑不一样,香港是渴望向上的焦虑,在深圳,是找不到路的焦虑。

在社交平台上,一位37岁的深圳二孩妈妈,分享了最近她在香港的求职经历——面试一周找到新工作,在整个求职过程中,没有面试官问起她的年龄和婚育状态。

这段分享引发了极其热烈的讨论,讨论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是在香港职场工作多年的人,对此似乎习以为常,“香港公司不会问你结婚、生孩子、年龄这些隐私问题的,能力、经验和学历是招聘的关键指标”。一位女性用户特别提到,自己52岁,最近刚刚找到一份新工作。

另一种是经历过深港两地职场,或者在深圳职场沉浸多年的人,他们陈述的,大多是内地“35岁即失业”的职场年龄危机,以及大多数女性都遭遇过的与婚育相关的性别歧视。

2019年,彭友林在香港读完研究生后,因疫情等因素,放弃了当地的工作机会。过去三年,他先后在广州、深圳各打过一份工,经历过欠薪,加班等职场毒打之后,他计划再去香港,寻找新的机会,“相比广州工资低,深圳加班狠,香港的工作,性价比是最高的”。

香港女孩贺竹深今年在广州一所高校读大四,她身边的同学,大都在应付考公或者考研。她计划本科毕业后回港求职,“香港很急、很快,但不卷。职场下限也要高一点,你总能找到活儿干,就算是去麦当劳QS200名校留学,也是可以实现温饱的”。

在职场内卷白热化的今天,如何跳出这套竞争规则,是每个人不得不思索的问题。彭友林们,也在用抓得住的机会,尝试另一条路径。

“性价比最高的职场”

按照彭友林最早的职业规划,毕业后在香港找份工作,“月入几万不是问题”。

现实给了他沉重打击。毕业前夕,他拿到香港一家公司的offer。考虑到当时香港的局势,他计划先回广州工作一段时间,再回港寻找机会。回到广州后,长辈推荐他到一家足球俱乐部工作,月薪6000块。

很快,疫情来临。他在足球俱乐部工作待了一年多,受地产行业影响,俱乐部运转逐日举步维艰,在他工作的最后三个月,公司连薪水都发不出来。

彭友林的第二份工作在深圳,收入比之前高了一截,工作强度也比之前强了许多。他主要负责业务推广,每天要应付的事务繁重琐杂,经常在夜里11点回复客户问题。工作与生活搅在一起,令他不胜其烦。

从相熟的朋友口中,彭友林了解过香港的职场生态在香港读研究生住深圳,深港通关后,决定去香港找工作的年轻人,“香港的福利保障都要好一点,大家心态上没有这么强的危机感,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下班就是下班,一般没有人下班后还找你。”

图源自深圳微时光

“广州没有深圳卷,机会也没有深圳好。广深港三个地方,香港性价比是最高的,薪酬更高,工作强度也没有深圳大,深圳是又累薪资又低。”这是彭友林对三地职场的印象评价。

离开香港三年,彭友林的签证早已过期。他计划找好工作后,与持有香港工作签证的女友登记结婚,以此解决签证的问题。

女友袁园2017年从香港一所高校毕业后,便留在当地从事保险工作。疫情来临之前,她的工作、生活顺风顺水,“收入还不错,那是香港黄金时代的尾巴”。

袁园和彭友林都认为,香港在短时期内,回到2019年之前的“黄金时代”几乎不可能,但两人还是更向往香港的机会和工作环境。

“在深圳这三年太焦虑了,这跟在香港的焦虑不一样,香港是渴望向上的焦虑,在深圳,是找不到路的焦虑。我身边很多深圳朋友在香港读研究生住深圳,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疫情之后,袁园从香港搬到深圳生活,受疫情、封关等因素影响,每年销售保险赚到的钱,比起之前缩水了一大半。

与贺竹深一样,袁园也认为,香港对普通打工人要更友好一些,“香港的收银员,一个月都有一万七八,你愿意吃苦,还是能赚到钱的”。

今年一月份,港府将法定最低工资水平由每小时37.5元调升至40元。根据特区政府公布数据,2022年第三季,香港就业者每月收入中位数为2万港币。

“捡漏”的好时机

过去三年,受通关政策影响,贺竹深回香港的次数寥寥可数。今年春节,贺竹深回港待了两个多月,她在熟悉的生活半径内,觉察到香港经济的一些微观变化。

贺竹深家附近的几条街道,疫情前是游客们最爱光顾的地方,街两边分布着大量药妆店、珠宝店。今年回家,她发现这些店铺,大都被本地餐饮和咖啡店取代。

“感觉服务本地人的餐饮业反而更旺了,以前服务游客的那些生意,确实衰落了。新闻上讲,莲香楼这些香港老店关闭了,据我了解,疫情前更依赖游客的消费”。

贺竹深也发现,香港本地餐饮比以往更亲民了,“出现了很多30块两菜一汤的盒饭,这个以前是没有的”,这也是过去三年,香港餐饮业的求生策略,“很多原来做高档酒楼的老板,为了应付疫情的冲击,转做快餐外卖了”。

图源自深圳微时光

除了经济生态上的微观变化,在香港同龄人身上,贺竹深能感受与内地不一样的竞争氛围。

去年年底,她回到香港参加聚会时,发现临近毕业的朋友们,就业心态相当轻松,“普遍想的就是过完年,二三月份再说吧”。

在贺竹深的印象里,香港多数大学生,本科毕业后会直接进入职场。香港职场在招人时,对文凭的评判也更理性,“有个前辈跟我说过,如果你做的不是技术含量特别高的职位,本科生是最好的,如果你是硕士,老板会有点犹豫,如果你是博士,老板可能就把你刷掉了”。

在广州的同学中,考研、考公是大多数人的毕业选择,“很多人进入大学,就开始规划考研或者考公”。

除了考研考公,很多同学也不敢放弃其他选项,“身边的人都在实习,有些贴钱去实习,丰富自己的简历,或者争取秋招、春招等各种机会。大环境的竞争太激烈了”。

在贺竹深熟识的香港同龄朋友中,大家会利用寒暑假,去尝试不错的实习机会。平时课余时间,大多数人会选择奶茶店、服装店兼职,“就是想赚点钱,并不是丰富履历”。

“香港没有那么卷,反正你最后总是有一份工作做的。香港的工作强度还是很大的,很急、很忙,但竞争的人没有那么多。卷人也有,不过整体氛围没有特别卷的意识。”

根据近期搜寻香港工作机会的见闻,彭友林发现,当下的就业形势比他2019年毕业时要乐观许多。

他先后向几个相熟的香港朋友打听过工作机会,对方很快就给出了回应,“他们公司里都有在招的合适岗位”。彭友林正在争取的一些意向岗位中,不乏收入可观的工作机会。

他的经历也侧面印证了香港当下的就业市场现状。

2020年10月,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在首份《施政报告》中提到,过去两年,香港流失劳动人口达14万。港府2022年9月就业及空缺统计报告显示,零售业缺4995人,航空运输业空缺3523人,金融服务空缺4468人,教育行业空缺7905人。也有人形容现阶段,是外地人才去香港“捡漏”的好时机。

香港一位高端猎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到,香港初级人才市场一直处于不饱和状态,本地毕业生数量满足不了市场需要。而且,由于过去两年中高端人才流失,不少公司更加重视初级人才的培养及晋升。

去年年底,香港推出了“高才通”等人才引进计划。根据特区政府公布数据,截至3月6日,该计划收到超过1.4万份申请,申请者一半为30岁以下年轻人。

相比内地,香港职场对30岁以上女性也更为友好。据统计,香港年近40岁女性,就业率为75%。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出版《香港的女性及男性─主要统计数字(2022年版)》,2021年香港就业人口中,女性为186.51万人,男性为180.51万。

在186.51万女性就业者中,20岁至29岁女性占比15%,30岁至39岁、40岁至49岁、50岁至59岁女性,分别占比 26.79%、26.5%、22%。专上教育程度(大专or本科以上学历)的女性就业者,时薪中位数为111.1港币。

“人才荒”现状下,香港的居住成本也在下降。据香港美联物业公布数据,去年12月,香港平均租金下跌4.1%,至每平方米360.9港元。

还未确定工作,彭友林已规划起未来的存钱计划,“去香港后,打算每个月存2万块,在这边节衣缩食,一个月最多存六七千块”。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在香港读研究生住深圳,在读学姐半把手教你申请香港传媒类硕士

不做全面细致的干货,仅供参考,

所以不是手把手,是半把手哈哈。

主要内容:

1. 为什么选择香港?内地香港读研对比。

2. 香港新传专业不完全的小介绍(主要针对新传类专业,其他专业阁主了解不多,想要申请非传媒类的朋友可以跳过)。

3. 申请那些事儿。

4. 实用资源补充。

PART 1 – 为什么选择香港?内地香港读研对比

大概是从高中开始,阁主就把来香港读书当作人生愿望,但高中的阁主也没太优秀,也不想考虑高考之外的入学途径,这个愿望就成为本科不断努力的目标。当收到dream 发来的offer,阁主自然是内心雀跃,也是“曲线”实现了愿望。

阁主大一在本子上写下的小愿望

阁主先简单讲一下自己选择香港读研的几个理由。

1. 离家近,文化相近而又有差异。阁主在深圳长大,看着TVB、听着香港电台成长,对香港有一种亲切感。但香港除了属于岭南文化圈外,又有外来文化的融入,而且在“一国两制”之下,有不同声音涌现,这也正是吸引阁主的地方。

2. 港校整体教学质量和声誉良好,平台开放利于交流。在离家这么近的地方就有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师资、教学等不需多言,随随便便就可能遇到大牛教授;而且前有师兄姐在港学习,看他们日常学习生活的丰盈状态,还是挺向往的。基于平台的开放,有更多机会与学界、业界领军人物或者名人交流。

张宝华(左)邀请田北俊(右)和他的社交媒体运营伙伴(中)分享品牌塑造及运营心得

3. 想出境留学,又不是很有钱。阁主在内地教育体制下也学习那么久了,也想体验下“外面”的世界,看看其他地方的教学方式有什么不同。但是阁主家里也就属于普通小康,相比欧美,香港的留学经济负担会轻松一些。

接下来,简单地说说内地与香港读研的不同。

港校开放申请的研究生类型主要分为研究型(RPG, )和授课型(TPG, )两种,其中也分全日制(FT, Full-time)和兼读制(PT, Part-time),兼读制需要在香港有正职工作,就读时间更长(例如:阁主的课程要修读八门课,全日制是一年,一个学期四门课;而对应的兼读制就是两年,一个学期两门课),一般内地小伙伴是申请不了的。这里阁主主要介绍全日制授课型研究生。

授课型,对应内地专业型,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的,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港校的授课型一般是学分修满即可毕业,有些需要写毕业论文。

对比一下在内地和香港读硕士学位一般需要的时间:

学制/修读模式

内地全日制

香港全日制

研究型/学术型(RPG)

3年

2年

授课型/专业型(TPG)

2年

1年

同样的学位,在香港读所花的时间更短,因此,有人会质疑这种“速成的”香港研究生含金量并不高。

但对比内地研究生,港校没有政治、英语、体育、公选这些课程,再除去做毕业设计和专业实践的时间,围绕专业本身的课程投入的精力其实差不多的,所以阁主觉得短学制并不意味着低含金量。

说到费用,阁主稍微查了一下,内地专硕读完学费总额人民币2-4万左右,而港校的授课型硕士一年下来学费总额就有港币14-20万了,整整多了十几万,并不是一笔小数字,而且没有太多奖助学金,加之授课型硕士一般很少可以住学校宿舍,要自己在外租房(平均月租4500左右),需要家里有比较可观的经济来源才能支撑起这一年的留学开销。

PART 2 – 港校新传专业不完全小介绍

(文末会放一些获取有关资讯的来源美国top30名校留学,对某些专业感兴趣的可以详细阅读)

阁主申请的是新闻传播类,近年比较热门的专业领域,申请者较多,竞争也比较激烈,不仅是内地生,香港本地也很多人申请。虽说新闻传播还是挺重实践的领域,但阁主怀抱对它的喜爱,觉得能够开开眼界,多学一点、学深一点,也没有什么坏处。

公立港校中有设立新传专业的主要有下面这些。如果同一学系有几个专业,是可以跨专业选课的,但原则上只能选该学年自己专业课程表里出现的。

阁主基于现有资讯结合自己的见解,简单介绍一下这些专业。

(注:MA-文学硕士;MSSc-社会科学硕士;MSc-理学硕士;MFA-艺术硕士)

HKU香港大学

MA in 新闻(缩写:MJ,后同)

港大MJ课程大纲

港大仅此一个新传类TPG,竞争比较大,除雅思总分要有7分(小分不低于6分),还要经过笔试面试。

最大的亮点应该是,生源来自全世界,老师也很多外籍的,还有酷酷的战地记者教课。有机会被推荐到不错的媒体机构实习。

就业方向:媒体记者、编导、编辑之类,也可以考虑企业的媒体或者公关岗位。

(另外港大有一个MSSc in Media, and 跟传媒也有些关系,但是只开放PT申请。)

CUHK 香港中文大学

港中文新传学院专业选择比较多,学校的特色是“两文三语”,就是英语、粤语、普通话都可用于授课,比较自由。

MA in 全球传播 (GC)

偏理论的专业,雅思要求7分以上,招的人数相对少很多,而且只有FT。主要是探讨在全球化下的传播演变,还有了解社会变革中的传播、跨文化传播等等,旨在培养 。

就业方向:没有太局限,新闻、NGO、公关、金融等等行业都有可能。

MA in 新闻

课程设置会根据学生相关经验或本科专业有不同调整,新闻专业学习的内容差不多,主要看学生的发展方向(比如采写、音视频新闻、媒介管理等),但按照媒体发展的态势,还是会倾向培养“全能型记者”,当然有自己的技能特长是加分点。

港中文新传学院实验室

MSc in New Media 新媒体 (NM)

这么多新传专业中唯一的理学学位,招的人数也相对少。专业会偏理论,NM的小伙伴时不时都是写论文的状态,课程看名字也是深奥,像新媒体生态、新媒体法规之类,但也有内容制作的课程。最好能提前掌握相关技能,比如网站制作,设计,视频摄制等等。

就业方向:除了新闻传播、新媒体相关岗位,也可以尝试产品、分析、交互设计这些方向,选择继续深造的也有不少。

MSSc in 广告 (AD)

阁主觉得学广告,创意还是比较重要的。这个专业会学习怎么将信息有效传递给消费者,让他们乐意买买买;学习如何“说人话”,让客户清楚理解你的创意。AD有些课程会直接跟客户对接,接brief搞策划,客户看中分分钟有作品“出街”,也是难得的体验。阁主有旁听广告的课,老师是人脉很广的大牛,会安排丰富的企业探访活动。

就业方向:主要是广告狂人们,像客户经理、创意、策划等,市场营销相关的岗位也是通的。

MSSc in 企业传播 (CC)

这是阁主的专业。据介绍,企业传播每年申请者有上千人,录取人数是82人。也许是这么多专业中local和non-local、FT和PT比例比较协调的,几乎达到了1:1的比例。这个专业在香港也是比较热门了,“港姐”朱千雪也是刚从企业传播毕业。

朱千雪毕业时在上传抛帽视频

企业传播,看名字不好理解,其实换成“公共关系(PR, )”大家会比较好懂。据闻这个专业以前名字是PR,为顺应时代发展就改成了企业传播(CC, ),也是全港少数精于PR领域的专业。

跟广告不同,PR/CC面对的受众不仅仅是消费者,还有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外部的(如:媒体、政府、NGO等),还有内部的(股东、雇员等),需要考虑不同人不同利益,用不同的方式,去沟通协调。

整体感觉,专业的阅读材料非常多,有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倾向于借助理论框架,去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比如借助沟通模型,去回答实际案例中为何没达到预期)。课程内容涵盖商科、传播学、心理学等。

(阁主立个flag,专业的课会可能在后面的推送具体讲到)

就业方向:主要是甲方企业公关、传播、市场岗位,或者乙方公关公司,但其实也有些企业高管、CEO在读,不少同学也明确表示不会从事传播行业,更多是增长见识和沟通技能。

CITYU 香港城市大学

城大近年在飞速成长中,某些综合排名已经超过港中文,有学术大牛坐镇,她的新传专业也积累不少名气。城大两个新传专业阁主都有递交申请,课程感觉偏实践。

MA in and New Media 传播与新媒体(CNM)

虽然专业名听起来很,殊不知它早在1998年就创办了。这个专业为培养专业人才设立了三个分支:1) Media Data ,学习社会网络分析和媒介数据分析处理等,要掌握一些分析软件的操作,偏向理工科的学习,以后有机会接触媒介研究的工作;2) Media和3) Media,专业介绍 Media分支可能因为人数不足被取缔。据说 Media会偏理论一点, Media 会偏向多媒体制作实践,比如拍片、剪片、写分镜稿本等等。

就业方向:可能是媒介研究员,或新媒体内容制作,也包括传统电视台的摄像、编辑、后期,还有电子商务人才、全能型新闻记者等等。

MA in 整合营销传播 (IMC)

媒体融合是现在一个大趋势,整合营销传播(IMC)也应运而生,即整合公关、广告、市场等专业技能更有效地进行说服性传播,是跨专业学科。课程按照全球领先的美国西北大学IMC专业(可以说是IMC概念的诞生地)设置。课程包括市场、广告、公关、危机管理、消费者行为学等。课堂偏实务,会组队策划方案,做案例学习分析等等,跟实际工作场景比较接近。

就业方向:很广泛,公关、广告、市场、新媒体等方向都可以考虑。

(另外城大有MFA in Media、MA in Media这两个隶属于创意媒体学院的专业,偏新媒体艺术创作和媒体文化探讨,注重艺术培养和创意思考,艺术硕士只有全日制(两年),申请时需要交作品集,官网有详细介绍。)

HKBU 香港浸会大学

浸会传理学院的名声在传媒圈是响当当的,传理学系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创,不少优秀的传媒人才和教师也为浸会传理的招牌增色,比如著名记者闾丘露薇就曾在这里进修,也回母校当过老师。

MA in 传理学 (COMM)

理论与实务结合的学科,一方面是综合传播管理,学习公关、广告等理论和技能,另外也有媒介研究的课程,比如媒介与社会变革(如:全球化传播、政治传播),新媒体(如:社交媒体与社会网络)等。这个专业能选择的内容很广,但阁主觉得能专注某些领域进行学习会比较好。

就业方向:不定,传播领域甚至其他人文社科的领域都有可能。

MA in 国际新闻 (IJS)

阁主觉得这是浸会传理TPG中比较皇牌的专业,有可能面试,也会直接发offer,传说是根据申请人的英文成绩来安排。

专业方向有:1) 国际新闻,关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2) and 财经新闻,需要了解掌握商业、经济等相关知识,专业性比较强。整体来说需要对新闻以及相关领域有比较敏锐的嗅觉,还有英文要溜啊。

MSSc in Media 传媒管理 (MM)

与商学院联合授课的专业,旨在培养传媒领域的管理人才,有较多企业管理方面的课程,传播学方向的选修课程跟MA in 比较相似。比较青睐专业经验丰富的申请人。

感觉课程是高层进修导向,为传媒公司的高层,公司高级传播岗位,或政府传播岗官员补课。

MA in for Film, and New Media 影视与新媒体制片管理

学习有关影视及新媒体产业的策划、融资、制片管理、营销等内容,培养影视项目管理人才,跟下面MFA的课程有些交叉,但这个科目重心不在内容创作。

MFA in Film, and Media 电影电视与数码媒体 (艺术硕士)

纳入电影学院的三年全日制的课程,申请人要交创意作品,需要面试。课程除了要熟悉各种媒体制作技巧,学习运用媒体进行创作表达,还学习理论和批评。

阁主感觉如果要选择这个专业真的需要对影视创作有比较大的热忱,要有点子,能掌握各种技术。

就业方向:影视媒体编导、编剧、管理、发行等等。

你问阁主哪个专业好?

阁主很难回答哪个好,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特长以及对职业发展规划都不一样,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定位,对行业进行深入探究,会比较清晰。

阁主建议最好找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践,去试试适不适合、喜不喜欢,至少也在招聘网站上看看相关公司岗位的职责与要求。

PART 3 – 申请那些事儿

了解港校和各个专业的基本情况,该按部就班地规划申请了。

阁主这里就不介绍自己申请时的条件了,因为录取没有固定的标准,每个人的闪光点都不一样,后来也发现一些同学并没有传播相关的经验,但是思辨能力很强,可能正是学校看中的地方。

中介 or DIY?

刚开始准备申请的同学总是会问:我要不要找中介呢?

阁主是DIY的,一是觉得申请材料不多,程序也不太复杂,那段时间也比较空闲,觉得应付得来;二是看过太多痛斥中介不靠谱的案例,比如重要信息填错,耽误offer回复时间等等,阁主还是觉得所有东西自己经手比较放心;三是中介费还挺贵的,动辄两三万,不如省点钱。

但中介也不是那么不堪在香港读研究生住深圳,经常是被所谓的“黑中介”误导了大家,总有一些热心负责的中介嘛。如果真的忙到没时间了解太多细节,那么可以尝试找中介帮忙,但自己还是需要用心检查、跟进,与中介签订协议的时候看看条约是否合理,特别是申请人是否能管理申请邮箱、账号等。

材料准备

总的来说,申请者的录取几率跟本科以来学习、实践的积累,还有英语能力,有比较大的关系。

院校背景,阁主认为不是那么重要,身边很多非211、985,或者非一本的同学都有拿到offer。大家入学时的差异不小,有的刚本科毕业,有的工作多年,但整体都是一群优秀的人。

至于跨专业申请,阁主认为也不是大问题。就目前的了解,只有少数同学本科是新传相关专业,大部分都是跨专业。

申请材料,可以根据每个专业的要求列清单,自己一项项对照,下面是阁主申请港中文的。每个院校要求会有差异(记住:每个材料包裹或信封都要标记申请号码,以免搞乱)。

准备材料如下:

1. Copy of 学术资历证明(即在读证明,或者毕业证明)

2. (with ) 学校开具的成绩单及B等级证明

成绩单需要寄送原件,最好加一张 Sheet(申请系统有),用一个信封将这些放进去,密封,盖骑缝章。

B等级证明就是成绩等级证明,通常成绩单后面就有学校成绩等级说明,一般80-89为B等级的分数区间,成绩达到这个分数段或以上才算达到B等级。

3. 保密推荐信

两位推荐人的推荐信/推荐表,通常要求其中一位来自学术界,如:任课老师、导师;另一位常会选择实习领导。

递交的方式:一种是纸申,申请系统下载带申请号的推荐表填好,信封密封,由推荐人在骑缝处盖章或签名。推荐人信封可以与其他申请材料一同寄送。另一种是网申,就是留推荐人的邮箱让他们在网上填妥表格。

4. Test of 英语考试成绩单

即雅思、托福成绩单,需要在考试官方网站申请一份原件直接寄送到学院。建议选比较贵的,速度快一点,也可以追踪快递信息。如果同一学院申请多个专业,只寄送一份原件即可,但要在寄到不同专业的材料中放复印件。

5. of 身份证明(身份证、通行证、护照等等)

6. 个人陈述 (PS)

这是可以突出个人闪光点的文书,主要阐述好几个问题: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你有什么与专业相关的能力(用实际例子来表现)?你从这个专业毕业以后有什么职业规划?

网上有很多文书模板或者教学在香港读研究生住深圳,在读学姐半把手教你申请香港传媒类硕士,整体框架可以参考,但阁主建议不要直接硬套模板或者事例,要体现自身的独特性,以及与专业匹配。

如果申请多个相关专业,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对事例或重点进行调整。

必要时,可借助工具来帮自己加分。阁主用过这些网上文书服务:

,服务项目多,如果选择整套服务,先要填一个详细的问答表格,帮你了解自己和申请的专业。顾问是歪果仁,有时差,不过回复蛮快的,提供建议和修改也挺中肯,就是有点贵(左右/篇),一套流程要大半个月。适合对文书没有头绪,整篇框架和内容想不清楚的同学。

paper速改,只提供修改润色,加钱可以给些评价建议,但不会很详细。英文母语者当编辑,修改很快,价钱也不贵。适合英文写作还可以,文书整体没什么疑虑,赶时间的同学。

批改网,阁主本科老师推荐的网站,电脑自动修改,挑出一些常见语法、拼写或者单词用法错误。适合做简单的错误排查和优化。

写完最好让其他人帮忙看看写得如何,给些意见。阁主当时就一直让馆长帮忙看,值得阁主发一朵小红花。

(馆长:拿到就傻眼了……完全没想到居然是全英文的……)

7. form 申请表(网上填妥即可)

8. Other 其他材料 (比如奖状、作品集之类的,看学校要求)

时间规划

关于时间安排的大原则是这些,但凡事不是绝对,只是建议。

1. 尽快完成申请。

港校申请受理基本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则,会一轮一轮查看申请材料,可能一个月有好几轮审查筛选。如果跟你条件差不多的人先交了申请,你很晚才交,可能会先要了TA,而把你放在候选。

2. 最想去的专业先交申请,隔一段时间再申请其他志愿。

这个原则适用于避免下面这种纠结的情况:

心仪的offer还没到,但是另外一个offer来了要交留位费。

留位费是指用一定的金额(通常是一个学期的学费)先汇给学校,保留自己入学名额,这笔钱之后直接抵扣学费。

心仪offer没到,总会想抱着希望再等等,但交留位费是有期限的,不交钱可能今年就没法入学了;如果心仪offer姗姗来迟了,让另一个offer好几万的留位费打水漂,想想也挺难受。

但是如果你后一个交的申请刚好进了当时的审理期,可能这个offer也会先于前一个申请到来。┑( ̄Д  ̄)┍

下面是阁主自己的申请时间表,具体需要根据当年的申请开放时间以及其他事务安排。

(以16年秋季入学为参考)

PART 4 – 实用资料补充

基本的申请就介绍到这了,后续或许还会有读书的见闻。

这里阁主也贴一些有用的参考资讯,有兴趣可以继续查查看~

但准确消息还是以学院专业以及研究生院网站为本。

寄托论坛:很多留学资讯(关于学习、生活、英语等等),也有报offer专区,可以大致清楚发offer的情况。

知乎:有相关帖,关键词搜索即可。

英语学习平台:雅思哥、无忧雅思网、TPO小站、尚友论坛、BBC 、雅思口语救生圈、Simon的雅思翻转课堂

微信公众号:香港留学申请、香港365天、、香港高校传媒联盟、(这几个都是关于香港留学申请或学习的公众号)、港漂圈(内地生来港必关注的消息来源,更多关于工作和生活)、、猪蹄很闲(最后两个是学姐们的个人公众号,有几条关于专业选课的推送,可以参考)

其他经验帖:

数英网——《和你聊聊,我在香港读研(营销专业)学点什么?》(介绍IMC课程)

香港大学研究生专业,香港大学全新专业刚开放,捡漏buff叠满!

留学匠

香港大学

香港大学在这火热的申请时间段又新增了两个新专业!而且分别来自商学院和理学院这两个热门的学院。

众所周知,新专业相对来说会比较容易申。如果这两个专业适合你,那就感觉申请起来吧!

香港大学新增两大专业

其中后者这个专业是和帝国理工学院的气候变化管理与金融专业比较类似,大家可以参考对比一下。

香港大学

01

健康与材料的化学技术专业

专业介绍

for and -MSc

健康与材料化学技术理学硕士旨在加强学生的知识,以应对健康和材料行业不断变化的挑战。该硕士课程将全面涵盖化学技术在健康和材料领域的应用相关知识香港大学研究生专业,并且引领学生重点关注药物发现和新材料的开发。

为同学们提供大量的必修和选修课程,从药物设计和合成、质量保证、现代分析技术到能量收集、转化和储存以及技术转让的课程都有涉及。同时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环境,以及可迁移技能的培训和充足的实践经验机会。

该专业学制为1.5年制,学费是240,000港币。

申请要求

1、学术要求:

认可大学的学士学位,优先考虑相关科学或工程学科(环境工程、生物技术、医学、健康科学、分析科学、化学、生物化学、材料科学、化学工程、材料或机械工程等)

2、语言要求

雅思6分,小分不低于5.5分或托福80分

香港大学

02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专业介绍

本专业属于ESG范畴。由香港大学气候和碳中和研究所和香港大学商学院共同举办的跨学科项目。该项目采用跨学科模式香港大学研究生专业,香港大学全新专业刚开放,捡漏buff叠满!,结合了气候科学、政策、经济学和商业管理的要素。

随着全球对气候行动的关注增加,对能够为政策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供建议以及领导气候韧性倡议的专家的需求也在上升。旨在为学生提供对气候变化、影响以及有效治理和风险管理策略的全面理解。

具有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可以在政府机构、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咨询公司、研究机构和处理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企业中寻求职业机会。

该专业学制为1年英国G5院校留学,学费是360,000港币。

申请要求

申请咨询

你也想获得好offer?

请添加顾问微信咨询

匠说

留学界的工匠精神,细心打磨,口碑相传

把自己交给专业的团队

扫码添加资深顾问老师

预约留学咨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gangzai303

为您推荐

香港在职研究生专业,有谁知道有没有香港大学在职研究生课班

香港大学没有像国内统招和在职研究生,具体如下。学术研究工作的同学而言,根本没有任何必要申请这一类的课程。多同学,往往希望能够入读和自己的本科专业不同的课程。香港各间大学的硕士学位的学费有所不同,同一间大学的不同专业,往往学费也有不小的差

香港研究生招生,香港都会大学2025年秋季硕士招生11月15日开启申请

香港都会大学2024年授课式研究生、中国科学院、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机构开展广泛学术合作,与岭南大学合作开展硕士双学位课程。香港都会大学在官网明确发布:不接受家考语言成绩,并且限制了语言成绩的有效期2年内。

香港科技大硕士研究生,QS世界大学Top40,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硕士申请攻略!

历经3年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新高校——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与9月1日正式开学。目前香港科技大学QS世界大学排名为Top40。2023-24硕士项目已开放申请,今天克瑞思整理下超全的申请攻略,大家加油吧~

读香港在职研究生,香港留学:到香港读研究生手册.docx

香港留学:到香港读研究生手册360教育集团介绍:香港的高校采用的制度是英制或者美制,整体上分为本科生(undergraduate)和研究生(postgraduate)。第1页第1页香港留学:到香港读研究生手册加上住宿费和生活费等花费,授课式研究生一年的平均支出在14万港元左右。

读香港在职研究生,收藏:2018年香港研究生申请攻略!

香港大学研究生申请条件香港大学研究生申请香港研究生申请条件香港研究生那么,去香港读研究生需要了解的基本信息有哪些呢?授课式硕士研究生:1年香港各大学的研究生申请条件有哪些?香港大学研究生申请条件香港各大学研究生申请条件在不断提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