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金桂飘香,第十五届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医学教育研讨会于2015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北京召开。明年即将迎来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医学教育协会成立20周年,值此承前启后之际,来自大陆、台湾和香港地区的48所大学共200余名学者精英聚首协会创始单位之一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共叙两岸三地医学教育界之情谊,探讨中华民族医学教育发展新思路。
开幕式于10月31日上午在北大医学部逸夫楼209报告厅举行。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医学教育研讨会三位发起人中的两位:原北京医科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医学教育协会荣誉顾问王德炳教授,台湾阳明大学前校长张心湜教授均出席了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卫计委港澳台办公室副主任王立基,教育部高教司农林医药教育处副处长高斌,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家亮,台湾阳明大学校长梁赓义,台湾阳明大学医学院院长陈维熊,台湾中山医学大学校长吕克桓,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院长高级顾问陈应城教授。吉林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校的校领导也一同出席。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医学部副主任王维民主持。
王立基、高斌分别致辞,表达了对研讨会的祝贺,并期待研讨会能集思广益,与时俱进,努力创建具有国际水平、符合21世纪中国与全球健康的医学教育事业。王德炳作为协会发起人代表致辞,他充满深情地回忆了20年前协会创立的艰辛过程,表达了其对两岸三地医学教育文化交流的殷切期望。
柯杨对与会嘉宾的光临表示欢迎感谢,她认为,研讨会在促进两岸三地文化融合、医学教育同仁感情交流上有着与众不同的意义,列举了北大医学部近年来通过两岸三地交流活动,在医学教育课程改革及学生交流活动中的诸多受益。此外,协会发起院校代表陈家亮,梁赓义也分别表达了祝贺与希冀。
在主题报告环节,与会专家从医学教育制度建设、医学人文教育、课程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在医学教育制度建设方面,首都医科大学吕兆丰教授阐述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学院型医院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与问题,引人深思;王维民教授介绍了中国大陆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概况与医学教育标准修订进展,更加明确了医学教育的目标方向;台湾阳明大学陈震寰教授介绍了该校在培养医师科学家方面的经验及意义,引起共鸣;台湾中山医学大学林俊哲教授展示了对不同入学管道的医学生进行学习成效分析的研究过程及结论,值得借鉴。在医学人文教育方面,张心湜院士提出在医疗纠纷问题愈加凸显的当下,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发人深省;陈应诚教授介绍了香港大学为加强医学生的专业涵养在人文伦理课程建设方面的经验美国藤校留学,使人开拓眼界。在课程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上,香港中文大学吴国伟教授详细阐述了通过电视直播的方式进行外科手术教学的过程及效果;香港中文大学赖宝山教授介绍了其将“翻转课堂”及“同伴教学法”运用于医学教育课堂的效果及经验;台湾大学医学院曾芬郁教授将其问题导向小班教学发展的教育理念及设计实施进行了全面的呈现;吉林大学迟宝荣教授展示了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背景下该校在临床技能教学方面的改革与尝试;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季湘年教授创建了“亲友健康管理”的实践教学方法,并描述了其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效用。全方位、多维度的主题报告呈现了目前我国医学教育百花齐放的态势香港中文大学陈家亮,也提醒各医学院校需要针对自身宗旨目标和特点需求制订宏观的科学规划和顶层设计,以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及教育全球化的发展,使医学教育更有效地促进世界、人类、社会的发展。
研讨会的第二日上午是工作坊环节,来自香港、台湾、内地两岸三地的老师,应邀分别就电子考核评价、临床实习前的临床技能课程设计、基于问题的教学案例编写开展教学工作坊,吸引了众多与会教师进行现场观摩学习,不仅使参与者通过亲身实践加深了自身对教育的体验思考,还为他们提供了深入交流的平台。
1996年,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王德炳校长、台湾阳明大学张心湜校长及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李川军院长,高瞻远瞩,促成三地院校代表成立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医学教育协会,在长江三峡游轮上举办了第一届研讨会,寓意“同舟共济、乘风破浪”。时至今日香港中文大学陈家亮,北医新闻网,研讨会已举办至第15届,成绩卓著,现已成为两岸三地交流医学教育改革经验、增进各医学院校间相互了解学习的不可或缺的重大活动,更成为两岸三地医学教育同仁间的感情、友谊、学习的纽带。相信本届研讨会将有力促进未来两岸三地兄弟医学院校们更深入的文化交流,两岸三地医学教育同仁们将进一步加强文化理解与交融,共同协作努力,为人类健康发展之使命不懈奋斗。
本届会员院校会议也同时召开,各会员院校代表讨论确定2017年第16届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医学教育研讨会在台湾举办。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处)
走访香港中文大学体育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0条
亦诺;走访香港中文大学体育部[J];中国学校体育;2007年01期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体育部简介[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刘义国;胡芳;沈倬;疫情期间高校教师党建工作探讨与实践——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体育部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20年06期
英国发布《国家数据战略》[J];中国教育网络;2020年11期
王浩;高校体育部自主管理体育场馆的机遇与挑战[J];体育风尚;2020年07期
邓公明;我陷入了叛逆的泥潭,怎么办[J];好家长;2017年18期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科技战略情报团队;英国发布国家5G战略[J];中国教育网络;2017年06期
;伦敦设计节及各位设计师;伦敦设计周上的设计“超女”[J];艺术与设计;2017年09期
杨园园;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部管理模式的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年09期
10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1
广东商学院体育部简介[J];体育学刊;2003年02期
12
陈烽提高中青年体育部(室)主任全面素质的几个方面[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13
杨建梅;哈文化、信息与体育部一分为二[J];中亚信息;2006年04期
14
李烝;张蕊;深情系冬奥——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副部长王艳霞[J];中国财政;2021年05期
15
湖北理工学院体育部[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6
新时期的哈工大体育部[J];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01期
17
郭晓春,黄航提高高校体育部办公室工作效率初探[J];湖北体育科技;1997年01期
18
方爱莲管理工作的关键是增强人的凝聚力——谈高校体育部(室)管理工作[J];台州师专学报;1997年05期
19
体育部教学成果集锦[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20年05期
20
刘华,周映春,柏慧敏,平杰学校体育部(室)的组织文化与文化管理[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S1期
21
罗俊;奥运大厦第九层[J];中国体育(中英文版);2006年09期
22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3
董伊苇;法国:培养利他价值观,确保“亲老行为”成为社会基础[J];人民教育;2022年09期
24
毕晓红;补上“走”这一课[J];中国学校体育;2010年01期
25
杨蓓蕾;高校体育部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科技信息;2012年28期
26
陈珂,翁亚萍,南建体育部教师档案管理程序的微机设计[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27
刘纯献;崔冬霞;由后进变先进[J];学校体育;1992年03期
28
迅速崛起的西南交通大学体育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9
李宁试论高校体育部(室)的人才开发[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0
胡嘉樵;论高校体育部领导班子优化管理的几个问题[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8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0条
田静;陈凤英;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部与专业体育院校硕士点招生现状的比较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孙洪涛;对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7年
王林妹;王孝敏;高校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目标管理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6年
马忠利;俄罗斯联邦体育公共行政组织演化研究[A];第五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4年
张伟男;张宇;刘挺;基于中心理论的中文对话省略恢复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息检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文版权目录[A];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第十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中文版权目录[A];浙江省电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省科协重点科技活动“高效节能电力电子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吴法洲;苏昊;周明;李春平;利用英文搜索日志建立中文新词同义词词表[A];第二十三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6年
Index(中文)[A]; of the 16th of Hong Kong of and 2012、The 1st -Hong Kong Youth Forum on 2012、The 8th -Hong Kong Forum on and Its 2012[C];2012年
10
彭崇铭;林一中;王慧明;江东辉;中文口语交谈系统之设计[A];第五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11
支流;朱学锋;段慧明;俞士汶;中文缩略语还原技术初探[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12
王树西;白硕;中文问答系统中的模式推理[A];第二届全国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学术会议(-2005)论文集[C];2005年
13
项依云;学会对学生说NO——中文老师容易忽视的问题[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09年第3期[C];2009年
14
陈晓鸥;从中文电子出版到中文电子传播[A];辉煌二十年——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5
董强;郝长伶;董振东;基于《知网》的中文语块抽取器[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6
靖纯;基于新闻语料库的中文自动校对改进方案探讨[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17
金朝;蒋宗礼;中文机构名的识别讨论[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8
高国鹫;中小学生中文计算机按键书写[A];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汉字编码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9
刘春荣;我国当务之急是解决中文书写方式的根本变革[A];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汉字编码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0
刮俊杰;吴树国;伊胜伟;基于词效应的中文术语提取方法[A];第三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1
耿崇;宋丹;薛德军;张灿;基于词位置与同现特征的中文自动文摘研究[A];第五届全国信息检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2
宋锐;林鸿飞;常富洋;中文比较句识别及比较关系抽取[A];第四届全国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23
何勇;联合国举办首届中文语言日[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1年第1期(总第9期)[C];2011年
24
吴素美;于月明;张燕辉; Link《中文天地》[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3年第3期(总第20期)[C];2013年
25
吴迪;郑芸;刘蓬;陈知己;中文版耳鸣残疾量表的应用价值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26
刘俊;张益肇;基于统计的中文姓名提取方法[A];第六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7
刘友强;李斌;奚宁;陈家骏;基于双语平行语料的中文缩略语提取方法[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28
仇王健;王强;施妍;基于阅读体验的移动终端中文复现优化[A];2015第四届中国印刷与包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5年
29
陈小苹;李伟业;乔谊正;联机手写中文速记符中基本符的识别[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0
马少平;姜哲;金奕江;黄宇;大型中文古籍数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第八届全国汉字识别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海客( T0UMI);多语背景下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年
謝惠芝;香港中职生中文愉快学习的影响因素及其促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年
张莉;跨领域中文评论的意见挖掘研究[D];南京大学;年
袁振华;香港南亚裔学生中文学习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年
刘丽娜;在线中文评论离散情感分析及其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年
陈慧;我国大学体育学科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年
汪诚愚;面向中文短文本的关系抽取算法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年
范晓明;面向中文的混合嵌入文本表征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年
畢研哲;英國國家圖書館藏中文印本古籍書志與專題研究[D];山东大学;年
10
邱林;利益博弈视域下我国校园足球政策执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年
11
孟红霞;中文阅读中注视位置效应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年
12
杨思春;中文问答系统中问题分类技术研究[D];南京大学;年
13
郝洺;中文短文本表示与分类方法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年
14
雷曦;澳门中文与大陆中文的语法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年
15
陈喆;手指属性和中文特性对智能手持设备手写界面设计的影响[D];清华大学;年
16
梁菲菲;中文词切分认知机制的眼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年
17
雷有光;海外华人民族文化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0条
孙万钰;走访香港中文大学体育部[D];广西大学;年
李思寰;闽台两地高校体育部(室)网站建设状况及比较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年
张文中;走访香港中文大学体育部[D];辽宁师范大学;年
王勇;北京部分高校健身俱乐部管理现状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年
李海燕;走访香港中文大学体育部[D];北京体育大学;年
张宸宇;广西高校“中文+”课程开展情况调查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年
张蒙蒙;走访香港中文大学体育部[D];重庆交通大学;年
刘健;非洲孔子学院开展“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实践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年
唐悦;走访香港中文大学体育部[D];华中科技大学;年
10
罗燕;试论大学中文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D];湖南师范大学;年
11
李二红;走访香港中文大学体育部[D];河北科技大学;年
12
沈婷;国际中文教育慕课配套新形态教材研究[D];浙江大学;年
13
武思文;走访香港中文大学体育部[D];吉林外国语大学;年
14
李奇真;中文歌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和应用[D];四川外国语大学;年
15
李玉婷;走访香港中文大学体育部[D];河南大学;年
16
黄学华;基于双语的中文零指代研究[D];苏州大学;年
17
闵星;走访香港中文大学体育部[D];黑龙江大学;年
18
刘伟娟;中文“慕课”发展现状研究[D];河南大学;年
19
王宇哲;走访香港中文大学体育部[D];中央民族大学;年
20
郭文倩;香港南亚裔学童学中文现状考察[D];暨南大学;年
21
郭颖;走访香港中文大学体育部[D];南京大学;年
22
杨孟;中文歌曲文化意象的解释与教学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年
23
蒋敏;走访香港中文大学体育部[D];上海师范大学;年
24
陈成海;评塞尔的中文屋论证[D];浙江大学;年
25
郑婉如;走访香港中文大学体育部[D];暨南大学;年
26
张慧君;声声与共—互动仪式链视角下中文播客听众互动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年
27
刘茵桐;走访香港中文大学体育部[D];北京外国语大学;年
28
徐悦;新冠疫情下国际学生线上中文学习现状调查研究[D];吉林外国语大学;年
29
马慧;走访香港中文大学体育部[D];上海外国语大学;年
30
李晨;唱歌学中文的教学设计与应用[D];北京外国语大学;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0条
记者 王贺;德州经贸代表团访问哈萨克斯坦旅游体育部[N];德州日报;2023年
记者 申逸恺 实习生 简竹平;老挝教育体育部部长一行来铜考察[N];铜仁日报;2023年
本报记者 白波;希腊文化体育部体育总秘书长:希腊尊重和感激中国举办冬奥会[N];北京日报;2022年
文国轩;文化和旅游部部长会见哈萨克斯坦文化和体育部部长[N];中国文化报;2019年
本报驻曼谷记者 付志刚;泰国旅游及体育部部长皮帕:欢迎中国游客来泰国“走亲戚”[N];光明日报;2019年
记者 王洋;杜江会见爱尔兰交通、旅游和体育部秘书长[N];中国旅游报;2017年
;奥运场馆如何华丽转身[N];人民日报;2017年
记者 冯颖;邵琪伟会见泰国旅游与体育部部长[N];中国旅游报;2013年
记者 李国章;1909万人次 泰国去年接待外国游客创新高[N];经济日报;2012年
10
;新华社体育部评出2021年国际十佳运动员[N];新华每日电讯;2021年
11
;新华社体育部评出2021年中国十佳运动员[N];新华每日电讯;2021年
12
;新华社体育部评出二〇二二年中国十佳运动员[N];新华每日电讯;2022年
13
记者 沈啸;胡和平会见泰国旅游体育部部长披帕[N];中国旅游报;2023年
14
记者 田姬熔;校长王希勤调研体育部并开展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专题座谈[N];新清华;2022年
15
;新华社体育部评出卡塔尔世界杯最佳阵容[N];新华每日电讯;2022年
16
记者 赖盈盈 朱紫蒨 汪国锋;柬埔寨教育青年体育部国务秘书欧姆·罗姆尼:贵州大数据将为东盟智慧教育领域贡献力量[N];贵州日报;2023年
17
文旅;雒树刚会见蒙古国教育文化科技体育部部长[N];中国文化报;2019年
18
本报记者 罗乔欣;体育部—竞赛组织的指挥部[N];北京日报;2005年
19
本报记者 罗俊;奥运大厦第九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20
;新华社体育部评出2021年中国体育十大新闻[N];新华每日电讯;2021年
21
;新华社体育部评出二〇二〇年中国体育十大新闻[N];新华每日电讯;2020年
22
记者 张蕾 悸寔;陈旭检查调研校医院、图书馆、体育部疫情防控工作[N];新清华;2020年
23
本报记者 赵晓松;本报体育部评出2021年十大国际体育新闻[N];北京日报;2021年
24
本报驻泰国记者 林芮 赵益普;“中国定能赢得最终胜利”[N];人民日报;2020年
25
实习记者 郑莉;战“疫”中的清华线上体育课[N];新清华;2020年
26
记者 刘修兵;蔡武会见文莱文化、青年、体育部部长[N];中国文化报;2011年
27
本报驻泰国记者 孙广勇;泰国旅游警察随叫随到[N];人民日报;2013年
28
记者 孙琪然 管建霖;国际冬季两项联盟专家来我市考察冬奥场地[N];张家口日报;2014年
29
本报记者 徐金玉;“我们北京见!”[N];人民政协报;2022年
30
实习生 夏梓乔 本报记者 张文凌;枯燥晨跑催生校园“打卡族”[N];中国青年报;2014年
香港中文大学本校,香港中文大学简介,香港中文大学简介
1. 香港中文大学简介
香港中文大学(The of Hong Kong, CUHK)于1963年创立,是香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综合性大学之一,也是亚洲顶尖的研究型大学之一。香港中文大学分设文学院、工程学院、社会科学院、医学院、科学院和法律学院,提供各类专业的学士、硕士、博士和其他终身学习课程。截至2020年,香港中文大学拥有约20,000名学生、3,000名全职教师,以及约50个学科方向。
2. 院系设置
香港中文大学设有文学院、工程学院、社会科学院、医学院、科学院和法律学院共六个学院。文学院下设中文系、外语系、历史系、哲学系、文化与宗教研究中心等;工程学院下设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电力与电子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及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等系;社会科学院下设政治与行政学系、经济学系、社会工作系、社会学系、心理学系等系;医学院下设生物化学系、解剖学、药理学、医理学、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系等系;科学院下设数学系、物理学系、统计学与学术计算中心等;法律学院下设法律学系及证券市场与公司法研究中心等。
3. 师资力量
香港中文大学的教师力量雄厚,拥有来自全球各地的知名学者及专家香港中文大学本校,香港中文大学简介,香港中文大学简介美国藤校留学,其中包括12名成员入选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6名成员入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6名教授及研究员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许多教师还荣膺世界各著名奖项香港中文大学本校,如诺贝尔奖、世界杰出科学家奖等。香港中文大学的教师注重教学科研相结合,致力于推进学科交叉与创新,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全球化视野的综合素质。
4. 培养目标
香港中文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建立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学术灵魂、成就卓越的校友、以及适应未来世界挑战的自由开放环境。培养具备创新和创造力的未来领袖,促进中港地区的繁荣与发展,为香港和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此外,香港中文大学还注重社会责任和文化传承,致力于推动社会公义、文化多元和社会和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香港中文大学以其优质的教育资源、雄厚的师资力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学术成果,在香港乃至全球享有盛誉。学校将继续坚持“卓越、励志、创新”的办学宗旨,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术环境和丰富的学术资源,不断地推进学术研究、教育教学和社会服务,为社会和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香港中文大学官网研究生,招生资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2025-26学年博士项目开放申请
2025-26学年人文社科学院博士项目网申将于9月30日9:00开启。本次开放的四个博士项目为:应用心理学、全球研究、城市学、计算社会科学。
学院简介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于2014年成立,已形成完整的学科结构、一流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教学体系。学院的本科专业有翻译、应用心理学、英语、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城市管理;硕士专业有翻译(笔译/口译)、同声传译、应用心理学、全球研究、中国语言文学、计算社会科学;博士专业有全球研究、翻译、应用心理学、计算社会科学、城市学。学院在积极筹建计算社会科学研究院及中华文化研究院,致力于发展高水平国际化学术平台与学术重镇,以期在大数据时代研究社会科学新的发展模式,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未来,一系列新的跨学科本硕博专业和科研平台也将为学院发展注入新活力。
除专业项目课程外,人文社科学院还为全校本科生提供多学科领域的大学核心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英语、中文、体育和基础信息技术应用,是大学全人教育之路上的坚实保障。
学院秉承国际一流大学的严格聘用标准,逐步建立起一支优秀的、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教师队伍。目前学院已有超过180+名全职教师,他们之中绝大多数拥有海外留学、教研经历,具备较强的教学与研究实力,丰硕的研究成果见诸国内外顶级期刊。
踌躇满志,未来可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将一如既往地肩负起传承优良人文传统与通识教育的重任,向着建设世界一流人文社科学院而不懈努力。
项目简介
应用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项目于2018年开设,为更好的接轨国际前沿,师资均为全球选聘。博士课程的开设标志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应用心 理学“本硕博”一体的教学体系初具规模。应用心理学博士课程研究 领域包括认知、发展、决策、心理健康等。
全球研究
全球研究博士项目旨在重点培养新一代具有跨学科综合分析专业知识、批判思维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该项目所涵盖的研究领域包括:国际关系、国际安全、国际政治经济学、全球治理、国际组织、 比较政治、中国政治经济学和其他相关领域。
城市学
城市化进程目前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这样的经济正快速崛起的 国家尤为重要。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特大城市和地区之一。深圳作为一个日益国际化的大都市,急需大量训练有素、对多维度 的城市问题有深刻理解的专业人才。城市学博士项目专为希望在城市研 究领域追求学术发展的学生而设立,重点研究城市政策与治理、城市环境与资源管理、城市数据与分析、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向。该项目将丰富学生在城市研究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其 具备进行跨学科分析并独立开展研究项目的能力。
计算社会科学
数字技术的兴起改变了人文社科的诸多方面QS100名校留学,将其应用于人文社科领域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趋势。计算社会科学哲学硕士-博士 (MPhil-PhD)项目专门针对未来希望在计算社会科学和人文社科领域 发展的学生而打造,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该项目将数字技术 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通过弥合计算技术与人文社科传统研究之间的鸿沟,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训练,让学生找到有趣且具有前景的研究课题。学生将掌握计算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毕业后有望成为在学术界和产业界具有领导地位的学者和从业者,为社会 问题提供深入的分析和解决方案。该项目旨在吸引两类申请人:1)具有 计算机科学背景且对人文社科具有浓厚兴趣;2)具有社会科学和人文学 科背景且对计算社会科学具有浓厚兴趣。
学制与学费
修读年限: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规定的修读年限为4-5年香港中文大学官网研究生,最长为6-7年。
学费及奖学金:博士研究生学费为人民币11.5万/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为优秀申请人提供优厚的奖学金及教研津贴(以最终收到的录取信通知为准)。
申请信息
申请要求
– 毕业于认可的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或毕业于认可的大学,获得学士学位,荣誉等级不低于二等;或毕业于认可的大学,获得学士学位,成绩不低于“B”;或在高等教育机构完成了学业,并且获得了与荣誉学位相当的职业资格或类似资格。
– 满足下列的英语语言能力要求(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 完成以英文为授课语言的学位课程;
2. 在香港高级程度会考(AS-Level)或香港高等程度会考英语科目取得合格分数;
3. 获得香港中等文凭考试(HKDSE)英文科目取得4级或以上成绩;
4.托福:不低于 550(笔试)/ 79(机考/家考);
5. 雅思(学术类):不低于6.5(考试中心/);
6. GMAT: 不低于 21;
7. GMAT Focus :不低于78;
8. 取得英语国家及地区颁发的专业资格或资格证明。
备注:
1. 托福和雅思成绩自考试之日起两年有效。 GMAT成绩自考试之日起5年内有效。GMAT: Band 21()这一最低入学要求将保留至其分数有效期结束。
2. 更多语言考试类型及基本要求,可查看研究生院官网:
3. 除上述要求外,各项目设有包括但不限于专业背景在内的多项申请要求,请参阅官方网站所发布的详细信息。
*最终解释权归人文社科学院所有。
报名费
人民币600 元(一经缴费,不设退费)。
申请材料
1. 本科及硕士毕业证及学位证书副本;
2. 大学官方成绩单副本(英文),需教务处或学院盖章香港中文大学官网研究生,招生资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2025-26学年博士项目开放申请,并列明全部曾修读之科目及考试成绩;
3. 英语水平证明(托福、雅思及其他成绩报告副本);
4. 两封附推荐人签名的机密推荐书(在网申页面提供推荐人邮箱即可);
5. 个人陈述(英文);
6. 个人简历(英文);
7. 研究计划书(英文);
8. 论文作品(若有)。
如有需要,或会要求申请人提交补充资料或证明文件。
注:请将第7项研究计划书(英文)上传至网申系统的补充资料-其他支持性文件一项。
申请方式
网上申请 :
请将所有申请材料按要求上传。
资格审查及录取方式
资格审查工作将于报名后展开,申请人的申请资料齐全后方可进入审核流程。学院将以邮件形式通知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入学考核相关安排。
申请时间
第一轮:2024年9月30日 9:00 – 2024年12月15日 23:59
第二轮:2025年2月13日 9:00 – 2025年4月6日 23:59
*全球研究博士项目暂只开放第一轮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