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新,女,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山西省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后,2000年出站),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西省医学教育界第一位女性),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消化内科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兼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暨消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学会消化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肝病医师分会副会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院科研实验中心主任。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发表论文100余篇,曾以主持人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7名,已招收博士后5名,出站4名,在站1名。
刘莎,女,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哈佛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BROAD研究所访问学者,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兼任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精神医学与心理健康分会青委会副秘书长,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认知障碍MDT专委会常委兼总干事,北方论坛老年精神病学专委会副主委,山西省医学会精神病专业委员会秘书,山西省精神科专科联盟秘书,山西省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精神医学分会常委。国际老年精神病学杂志(IPA)中文导读专家。长期从事精神疾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级课题6项,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一作和通讯13篇。
郎小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山西省精神科专科联盟医疗质控中心主任,山西省政协委员,入选山西省“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荣登胡润发布“首个中国好医 生榜”;“136”领军临床专科重性精神障碍亚专科学科带头人;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一项: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四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科学研究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药物依赖学组和网络精神病学组委员;山西省心理卫生协会双心联盟副理事长;山西省老年医学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会长。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研发项目七项,以第一作者和/或通讯作者发表包括 SCI 收录的学术论文 40余篇,代表性论著发表在 ,Aging-US, 等影响因子5分以上的国际知名学术期刊。
杨晓峰,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山西医科大学外科靶向光学分子影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协会造影分会常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协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肿瘤组委员等职务。主要从事基于光学分子影像引导精准到分子水平靶向外科的研究,预期招收致力于肿瘤分子标志物筛选、光学分子探针制备、内窥镜光学成像,智能医学研究和肿瘤外科多领域的优秀人才。
霍丽娟,现任山医一院消化科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山西省卫生厅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山西省消化科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山西省名医。主要社会任职:中国老年医学会消化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疑难重症协作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IBD学组/HP学组成员、山西省消化内科质控中心主任、中华消化杂志》第十届编委会成员。共承担省级及国家级科研项目18项,发表中华级论文21篇,SCI论文4篇。
段虎斌,主任医师,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优专家,美国哈佛医学院神经外科学博士后,山西医大外科学博士、生物学博士后,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神外博士研修生,山大一院肿瘤神外科副主任,第十一临床学院挂职副院长,主持国自然、博士后特别资助等重点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培养博、硕士30余名。
刘志芬,女,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从事心境障碍基础与临床研究十余年,曾在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医学中心访问学习1年,参与美国NCI资助项目1项。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省级项目3项,已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一作/通讯9篇。
刘云峰,女,中山大学毕业,内科学博士。现任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主要从事内分泌代谢病临床与基础研究,擅长胰岛素分泌调控机制、垂体肾上腺疾病分子机制研究等。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参与研究的项目先后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60余篇。
双卫兵,主任医师(二级岗),博士生导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教务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18项。发表论文140余篇,累计SCI收录14篇,主编论著3部,参编13部。研究方向:排尿功能障碍、泌尿生殖系肿瘤、围术期管理、生殖医学及医工结合方向。
刘春,男,泌尿外科主任医师,二级岗位,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新世纪学科带头人333人才,山西省三晋英才,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先后主持14项省级课题,发表论文60余篇,参编著作14部。以第一作者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专利1项。兼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男科学组委员和结石学组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男科分会山西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山西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男科与性医学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山西省医师协会男科与性医学医师分会会长、《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杂志编委。
张辉,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导,博士后指导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山西省医学学科带头人,省名医、名师,三晋英才高端领军人才。研究方向为神经影像学、功能磁共振成像及AI影像组学。主持国自然面上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指导博士后19人。
王效春,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导。现任山西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副院长,山大一院磁共振影像科主任。中华放射学会神经专委会委员,山西省放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研究方向为神经影像学及磁共振功能成像,主持国自然面上项目1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70余篇。
谭艳,医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导,美国访问学者。现任山大一院磁共振影像科副主任,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研究方向为磁共振功能成像及影像基因组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现任中放大数据AI工作委员会委员,中放分会腹部学组委员,中放青年学组委员,省医学会放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杜江锋,医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导。现任山西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三晋英才青年优秀人才。研究方向为肿瘤诊疗一体化和分子影像。团队目前拥有可开展纳米药物合成、药效体内外评价的相关平台和设备美国哈佛医学院博士后,临床医学(一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导师,能够保障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和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王健,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超声影像学诊断。以第一负责人承担省级课题13项,发表SCI论文8篇,中华级论文30余篇。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西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魏志刚,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肝胆胰外科及肝脏移植中心主任。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在肝胆胰外科有较深入的研究。在省内率先开展机器人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标志性手术。近年来主持省级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15篇,SCI收录5篇。研究方向:肝胆胰肿瘤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
冯对平,介入医学博士、博士后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博士后合作导师 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 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卫计委“百千万卫生人才培养工程”高端领军人才、山西省高校“131”领军人才。学术任职: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学分会 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 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及介入专业委员会 青年委员,山西省医学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山西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肿瘤和血管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临床经验丰富,主要研究方向:门脉高压及肝胆肿瘤介入。
刘利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生导师、留学回国人员、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超声影像科副主任。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近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主持国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及省部级课题10项。发表SCI及国家级等论文近60余篇。研究方向:浅表及腹部超声、介入超声、超声造影、人工智能。
范益民,男,二级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山西名医,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山西医科大学临床技能教学模拟医院院长。现任山西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省委联系高级专家;发表论著4部,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SCI 7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主要研究方向:颅内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韩清华,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留美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西省医学学科带头人。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内科教研室主任、心内科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十大杰出女职工,山西省十大杰出女知识分子,山西省科协“首席传播专家”。2019年被授予中国民主同盟高校基层组织盟务工作“先进个人”称号。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擅长于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血管急症及疑难病的诊断与治疗。以项目负责任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重大专项、中央引导专项、国际合作项目等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山西省教育成果奖2项。参编论著6部,任《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副主编,《》《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中国实用心电杂志》等杂志编委。
杨静,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西省新世纪学术带头人省级人选,山西省内分泌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山西省三晋英才高端领军人才。发表学术论文数200余篇,sci收录10余篇;主持国自然1项,省部级项目多项,获山西省科学进步奖3项。所率领的团队30年来致力于2型糖尿病和肥胖机制的探讨,另近年来在遗传性内分泌疾病有新的发现。
吴世满,山西医科大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病案室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介入呼吸病学首席专家,呼吸介入诊疗技术在我省处于领先地位。近5年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学术著作2篇,参加制定介入呼吸病学相关指南3部。承担2项“十三五项目”合作课题,1项横向合作课题和2项省级课题,取得山西省科技进步奖1项。其团队成员包括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研究生4名。
张三元,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科主任、妇产科门诊主任,山西省学科技术带头人,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首届青年专家。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二十余年,致力于妇科肿瘤的应用基础研究,具有丰富的治疗妇科疾病,特别是妇科良、恶性肿瘤疾病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宫腔镜手术技巧,腹腔镜可独立完成各种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主编《宫颈癌手术难点与技巧图解》《妇产科住院医师问答》,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际资助项目,主持并承担省基础研究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多项。
张新日,男,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正高二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西省“136”兴医工程首席专家,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高端领军人才,山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现任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山西省呼吸内科专科联盟理事长,担任《国际呼吸杂志》、《中华医学研究杂志》等杂志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急性肺损伤基础与临床研究,先后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专著4部,获得国家专利9项,获得山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培养研究生50余名,在读博士生4名。研究方向为尘肺病的基础、临床以及预防研究。
张缭云,主任医师,博导,国特贴专家,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优专家,省高校131领军人才工程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省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病专业常委QS200名校留学,省医师协会感染病医师分会会长,省肝病诊疗中心主任,省感染病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从事感染病专业医教研工作30多年,能妥善解决各种疑难、危重症感染病及肝病,重点研究肝病宿主易感性以及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病,获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参编医学专著7部,指导研究生22名,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1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肝病宿主遗传易感性、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病。
武志芳,二级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之名医。现任山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院长,附属第一医院影像教研室主任,中华核医学分会常委兼全国肿瘤学组组长、中国核医学医师分会常委、教育部分子影像精准诊疗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哈佛医学院MGH访问学者。主攻基于肿瘤异质性的分子影像探针研发转化与临床研究,主持、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基金委重大仪器研发项目、集成项目及面上项目等6项,授权发明专利19项,获省科技进步成果奖5项。
贾红燕,女,1974年生,博士生导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卫生计生委百千万卫生人才培养工程高端领军人才,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青年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山西省科技公关项目一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两项、院基金三项。发表SCI文章8篇,其中第一作者3篇,并列通讯1篇,最高影响因子11.63。获得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长期从事普通外科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擅长各种乳腺、甲状腺疑难病例的诊治,尤其在早期乳腺癌诊治、个性化治疗及免疫治疗方面有深入的研究。
徐钧,男,汉族,1967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西名医,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三晋英才”高端领军人才。现任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多年来一直从事肝胆胰外科以及胃肠外科的临床与基础科研工作,实施肝胆及胃肠外科手术数千例,技术水平居山西省领先地位。同目前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肝脏移植以及肝胆胰肿瘤的基础研究,在研多项省部级课题以及院级课题。
郭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血管神经外科主任,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万柏林分院副院长兼神经外科主任。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首批“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首届青年医师奖获得者,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山西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委员兼青委副主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9项。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21篇被SCI收录。目前团队研究方向为脑胶质瘤的分子病理学机制和胶质瘤干细胞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的机制研究。
方敬爱,博士后、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兼内科教研室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八、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荣获第八届“中国医师奖”,第二届“白求恩式好医生”提名奖,“三晋人才”高端领军人才美国哈佛医学院博士后,山西省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等称号。近年来,方敬爱教授及其团队发表文章100余篇,著书9本,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级项目11项,获部、省级科技成果奖21项。在全国和省内肾脏病,特别是中西医结合领域拥有卓越影响力。主要研究方向:1、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2、肾脏疾病的基础、转化与临床研究。拟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专业方向:临床医学、免疫学、遗传学、基因工程学、微生物学、药学及生物信息学等相关专业。联系邮箱:。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美国在职博士后,年薪6.4万美元|临床医学应届博士赴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R博士主修临床医学,本硕博均毕业于欧洲高校,其限定申请美国带薪博士后,且希望尽快成行。我们最终落实了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两年的博士后岗位,年薪为64480美元。近日,R博士已经赴美,为了科研理想,ta从欧洲到中国再到美国美国在职博士后,跨越了大半个地球!
R博士背景:
申请类型:带薪博士后
工作背景:无
教育背景:应届博士
研究方向:临床医学/肿瘤学
学术背景:2篇一作SCI文章
申请难点:限定申请美国带薪博士后职位
申请过程:
R博士本硕博均毕业于欧洲高校,主修临床医学,专业方向为消化道肿瘤治疗,包括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同时也具备基础研究经验,熟练掌握细胞生物学及动物实验技能。因本人喜欢搞科研,希望以博士后的身份,加入导师的科研团队,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及水平。目标定位于世界顶尖科技强国-美国。
R博士限定申请美国带薪博士后职位,且希望尽快成行,起初对我们能否满足需求也有疑虑,所以其非常慎重,专程与家人来京考察。经过与咨询老师沟通美国在职博士后,年薪6.4万美元|临床医学应届博士赴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了解申请流程并查阅了大量成功案例后美国top30名校留学,打消了对我们的疑虑,遂做了全权委托。
凭借知识人网海量的资源和丰富经验,我们的申请速度很快。在短短的两个月内,陆续得到一些反馈:宾夕法尼亚大学导师的实验室要半年后才能开放,满足不了R博士尽快出国的要求;哈佛大学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面试后称经费不足,如果自费可以接受;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因对方选择了其他的候选者,致使R博士止步于第二轮面试门槛外。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反馈带来了转机,导师认为:“你的癌症研究背景与我的研究项目非常吻合”,经过两轮面试,最终决定录用R博士,邀请函标注了年薪为64480美元,两年的博士后岗位,同时强调该任命可根据业绩和经费情况进行续期。导师是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病理学与检验医学系副主任,在SCI数据库发表了肿瘤相关论文近190篇,同时还担任超过10种国际期刊编辑委员,在美国学术界拥有极高成就,曾获颁杰出毒理学女科学家殊荣。除了导师的研究实力外,在沟通过程中,R博士还感觉到“这个教授很和善,给的规划也很明确,聊得很开心”,所以其愉快地接受了这份博士后聘书。
签证时,尽管也涉及到生物医学,但因为资助方是美国雇主,所以当场过签,非常顺利。近日,R博士已经赴美,为了科研理想,ta从欧洲到中国再到美国,跨越了大半个地球!
接收机构介绍:
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 of ,Davis),简称UCD或UC Davis,创立于1905年,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斯市,临近州府萨克拉门托,隶属于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是一所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被誉为公立常春藤。
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教职员来自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美国法学会、美国国家医学院以及美国国家工程院。大学教职员、校友和研究员共获得了诺贝尔奖、普利策奖、美国国家技术创新奖、国家科学奖章、美国国家艺术勋章、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总统自由勋章、世界粮食奖、蓝色星球奖及麦克阿瑟天才奖等。学校下设10个学院,以农林、工程、管理、经济、法律、健康、社会、人文及艺术等科系著称,更是世界兽医、环境、语言、农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教育中心。
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是美国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国际公立大学论坛成员。
该校位列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132名,2024年THE世界排名第59名, 2025年世界大学排名第89名,2023年软科大学学术排名第101-150名。
Offer展示:
美国医学博士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团队加盟!新乡抗癌药研发再添新力
核心提示
前不久,由新乡的知微医药研发的1.1类抗癌创新药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批文,这一消息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近日,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杨寅柯带领的临床科研团队加入知微医药,为新乡抗癌药研发再添新力。
历时七年,新乡王氏集团旗下的知微医药研发的1类抗癌创新药BTK抑制剂TM471-1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审批美国藤校留学,实现了新乡抗癌创新药零的突破。
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管理处处长王智明:这一成绩在河南省生物医药界都是屈指可数的。
抗癌1.1类新药的研发在生物领域属于顶尖行业,在河南创新驱动的号角声中,2016年,新乡王氏集团成立知微医药进军抗癌创新药研发领域。知微医药首席科学家、美国乔治城大学博士后、河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丁清杰博士率领团队融合国内外最前沿技术,向液体肿瘤、多发性硬化症、红斑狼疮等疑难疾病发起科研攻关。7年来,成果不断,公司研发的BTK抑制剂项目,已获3项国际PCT专利,其中的BTK抑制剂TM471-1表现强劲。
河南师范大学制药工程研究所教授知微医药总经理李伟:现在做的这个TM471对抑制BTK非常有效,通俗地说就是说对治疗液体肿瘤非常有效。
今年11月16日,抗癌创新药TM471-1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文美国医学博士后,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湖南省“百人计划”专家杨寅柯博士带领的临床科研团队强势加盟知微医药。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知微临床医学官杨寅柯 博士:后期的开发临床试验就非常关键了,我在临床试验经验比较丰富,这是我的特长,这个时候加盟,刚好可以发挥咱们团队的优势。
杨寅柯博士从事临床医学三十余年,享誉国际,选择新乡,选择知微,既能发挥他的特长,也便于知微的临床试验和国际接轨。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知微临床医学官杨寅柯 博士:现在资讯发达、资源均衡、技术条件也比较均衡,在新乡也好、郑州也好,在北京也好,不会相差很远,加上我们委托做的工作,都是国际知名的CRO公司,如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我们在新乡不会有多少限制。
杨寅柯博士的加盟,为知微医药注入了强劲动力,目前,他们正在紧张筹备抗癌新药TM471-1的临床试验工作。
河南师范大学制药工程研究所教授知微医药总经理李伟:进入临床后,资金量使用是巨大的,至少得有两三个亿,才能把临床试验来完成美国医学博士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团队加盟!新乡抗癌药研发再添新力,各级政府还有企业正在对接投资机构。
如果进展顺利,三期临床结束,这款抗癌新药TM471-1将于2029年上市。如果临床IIA表现好,也可早日附条件上市。
记者:赵耀奇
详情收看新乡新闻频道、公共频道《新乡大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