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美国博士后

去美国博士后,先做博士后,再竞争教授-美国学者成长记

做教授难,在美国名校做教授更难。在读博士学位的最后一年,我决定把科学作为我的终生事业,我要做教授。我曾读到过一篇文章,讲到在学术领域中成为教授的三大成功要素:斯坦福大学在请我去加利福尼亚面试后也给了我做博士后的位子。在做博士后的几年中,ALtman导师对我以及我的科学生涯影响是巨大的。

做教授难,在美国名校做教授更难。请看这位华人是如何成为美国教授的?知识人网小编向大家推荐以下这篇文章。

作者袁岩,1959年生,受父母的熏陶,从小喜欢文学写作。当了2年工人后考入山东大学生物系,成为高考恢复后第一届大学生。后来远赴美国留学,继而选择博士后研究,现任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

一、确定目标-成为美国教授

1985年底,我远渡重洋来美国继续学习,进入位于休斯顿的贝勒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刚来美国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就说语言吧,在国内学了多年的英语,到了这里发现根本不管用。

打电话去一个办公室,没有人接,还有电话录音。录音里明明讲没有人在办公室,请留言,可听不懂啊。那时腿不懒,就走过去再说吧。其结果当然是白跑一趟。

上课时也像在云里雾里,以前懂得的东西倒是能听懂,以前不懂的新东西便听不懂了。这可怎么学习啊。当时办法只有一个:多读。

下课以后根据课上的内容找来很多相关的文献去读,大有读不完这些文献搞不懂老师讲的是什么就不睡觉之势。

这个方法还真管用。一个学期下来,考试还得A。

在美国得个A很高兴啊。因为那里不像国内学校批卷子,90分以上就是A,而是根据全班学生的相对成绩打分。根据分数,排在前面20%的学生得A,我得了A,就是说我是10个人里面最好的两个人之一。

那个时候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英语普遍不如现在来美国的学生好。但中国学生很受学校和教授的喜欢。那时中国学生少,专业基础都很好,更重要的是大家普遍学习认真、敬业。

贝勒医学院

出国前我对贝勒医学院的治学严谨已有所闻。

在中国科学院的同学当中,当有人听说我准备去贝勒医学院读书时,对我说:“在贝勒读书可苦了,那儿能治得你拉稀!”

这个人的话在我进入贝勒的第一个星期就体验了。我进实验室的第一周,跟着导师做了一个实验,出了一点结果。每个星期六上午全系开会,不同实验室的人向系主任和全系教授、研究生汇报研究进展。

当系主任问今天有谁准备在会上讲讲自己的工作时,我的导师便说:“岩有一些结果。”这样我就不得不上台了。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我用很不流利的英语向大家讲述我的实验及结果。这是我在贝勒入学的第一周。

就这样我在贝勒医学院接受了五年严格的训练,直到我拿到博士学位。

五年的博士研究生学习,我不但系统地获得了科学工作的训练,还充分地享受了做科学研究的乐趣。在读博士学位的最后一年,我决定把科学作为我的终生事业,我要做教授。

我开始注意在美国做教授的途径和条件。

我曾读到过一篇文章,讲到在学术领域中成为教授的三大成功要素:

一是名门出身;

二是研究成就;

三是获得研究资助的技能,缺一不可。

首先,怎样才能有一个名门出身呢?我想一定要去一个最好的实验室做博士后。

我在论文答辩以前申请了三个实验室的博士后,一个在耶鲁大学,一个在斯坦福大学,一个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耶鲁大学的教授对我的博士论文很欣赏,立即收我做弟子。斯坦福大学在请我去加利福尼亚面试后也给了我做博士后的位子。各方面权衡之后,我决定去耶鲁做博士后。

博士答辩后的第二个星期,我踏上了北上的路途,驱车2000英里,来到了位于新英格兰地区的耶鲁大学。

耶鲁大学

二、通往教授之路-做博士后

教授是一位在国际享有很高声望的教育家和科学家。

他因为发现核酸不仅仅有传递遗传信息的作用,还有生物催化的功能而于1989年获诺贝尔奖。在像实验室这样的超级实验室做博士后是一个难得的经历和享受。

在这样的实验室里,通常导师并不给博士后一个课题让你做,而是指给你一个方向,让你自己去找课题,找解决问题的方法QS200名校留学,设计实验。博士后们在这里充分享受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自由。

在做博士后的几年中,导师对我以及我的科学生涯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在我学习独立科学研究的同时,教授还让我学到了在研究上导师和学生是平等的这样一种思想,换句话说,他帮助我们塑造了勇于挑战权威的概念。

在我研究一种核酸酶的结构与功能时,发现可以利用这种广泛存在于每一个细胞里的酶去破坏有害基因的产物(譬如感染的病毒,癌基因等)的可能性。

在我试图提高这种酶的效力时,我产生了一个大胆新颖的想法:根据达尔文进化论里的“适者生存,弱者淘汰”的原理,能不能把这个原理应用到分子生物学上来,创造一种选择压力,在试管里用分子进化论筛选出最有效的生物分子出来。

当我把我的“试管里达尔文进化论”的想法讲给听时,他的第一个反应是他不认为这个想法会实现,因为太玄。他是担心我浪费很多时间一无所获。

我回去又想了两个星期,对实验设计又进行了更进一步的修改。我又回去和谈这个想法。他注意到我的设计比第一次有改进,成熟一些,但还认为不太可行。但他这一次没有阻止我要尝试这个想法。

他讲:“我的感觉是这个实验不会成功,但你想去尝试的话,你就去试试吧。但愿我是错的。”几个月后,这个实验取得了比事先想象还要好的成果。

由于出结果的第二天的实验室例会正好轮到我讲,我也没有马上把我的结果告诉他。

在那次实验室会上,我从最初的想法开始讲起,又阐述了实验过程。在我最后亮出最终的实验结果之前,我不断受到其他人,包括我的导师的挑剔和提问。在最后几分钟里我展示了我的结果:经过试管里的进化,分子的生物活性提高了一百倍。

这时别人都不再说话了。教授顿时十分兴奋。为这个工作感到高兴。随后他帮我把这个工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现在我做导师了,我也像导师一样,对学生的想法,既毫无保留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又尊重任何新的想法。

在学风上,对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在很多场合下都反复讲这样一个观点:他从不相信天才。

做科学,成功的要素只有两点,第一是肯学,第二是刻苦努力。

曾经对他的几个已经做了教授的学生(包括我)说:“我要求你们少发一点文章,但要求发高水平的文章。”这和现在学术界追求数量的学风大相径庭。对于建立好的学风,这是很重要的。现在教授提出的“少出文章、出好文章”已成为我的实验室的风格。

三、怎么才能做教授?

在美国,那会大学里教授的位置是定编的。譬如一个10名教授编制的系里,最多只能有10名教授。只有当一个位子空出来后,才能招聘一名新的教授来补缺。

教授的来源都是公开招聘,很少从博士后、讲师或研究人员中提拔。这样就从根本上杜绝了“近亲繁殖”的现象。

教授招聘必须是公开的。学校绝不会批准一个系不通过公开招聘录取教授的。招聘广告刊出去后,一个位子往往有上百人申请。求职人来自美国各地,还常常有来自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的申请者。

招聘小组一般由本系和外系的教授联合组成。招聘小组首先从这上百个申请人中选出5至6名候选人,请他们来面试。

候选人一般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

(1)你是从什么实验室里培养出来的。

这里面一般有这样两种考虑,一是相信名师出高徒,二是如果系里想招一名某一专门领域里训练出来的人,那么就会注意在这一领域里著名的实验室。如果这些实验室刚好有博士后找工作,他们就会受优先考虑。

(2)你在做研究生和博士后时的研究工作水平。

这主要根据发表论文的数量,论文发表杂志的水平等。

(3)在做博士后期间有没有成功地申请到过科研资助(奖金)。

我在决定找工作后,便开始注意几种主要科学刊物上刊登的广告。有感兴趣的就把准备好的申请材料寄去。

当被选进候选人名单后,其学校会打电话来约定面试的时间。面试中要做一场学术报告,要与本系和外系的一些教授见面,还要与招聘小组里的教授们一起吃饭。面试一般进行两天,偶尔也有一天内完成的。

招聘学校会根据面试的效果把候选人排队。排在前面的或者直接通知被录取,或者请来进行第二次面试。

第二次访问一般是谈条件,包括实验室面积,启动基金,还有工资等等。学校还会联系房地产公司经纪人,向你介绍这个城市的房地产情况,如果乐意的话,还会带你去看一些待出售的房子。学校所在地的居住环境也往往是受聘者考虑是否接受聘请的一个因素。

我在几家聘请我的大学之间选择,最后决定加盟位于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

四、我在宾大做教授

宾夕法尼亚大学是美国的八大常春藤盟校之一,是本·富兰克林亲手创办的大学,也是美国最有历史的大学之一。

宾夕法尼亚大学有几样引为自豪的东西: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在这里诞生;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人类学博物馆是很著名的,里面还收藏了不少中国流失海外的国宝。

教授在美国虽然不是最有钱的一族人,却享受特殊的尊敬和待遇。譬如美国的教授都是在终生制轨道上。

新的教授进来后,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宾大是6年)可获得终生教授。

在美国还真找不到有第二种职业享受终生职务的待遇。

我的博士导师曾这样开玩笑:“我才不稀罕美国总统这个职位呢,一个4年到期的工作。”

在大学里,除了教授这一轨道,还有研究人员的轨道和讲师的轨道。这几个轨道是不相通的。譬如研究人员轨道上的人,职称可以是“研究员”,或者“研究教授”但“研究”二字一般是不能去掉的,因为这里面有终生的问题。讲师可以晋升为高级讲师,但不能晋升为教授的。

教授在学校都是要上课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能例外。但在私立研究型大学和公立教学型大学之间,教学量差别很大。

在像哈佛、耶鲁、宾大这样的私立大学,教授与本科生的比例一般是1:1—2,而公立大学的比例是1:10—20。所以在私立研究型大学的教授的教学量一般很轻,绝大多数时间做研究。

我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

我的实验室除了继续研究我在耶鲁开始的课题外,不久又开展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

原因是这样的:在离开耶鲁前我曾向导师征求今后研究方向的意见。他语重心长地讲,“你的科学训练主要是在生物化学上,我觉得在生物化学领域中的大多数人对生物学的理解不深,或者说并不很懂。”

教授是一个生物化学家,他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根据导师的话我决定把我的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往生物医学方面先靠拢。新课题是关于艾滋病相关的肿瘤病医学。

引起艾滋病的HIV病毒本身并不致命,但HIV造成病人的免疫力下降,使艾滋病人死于肿瘤或者传染疾病。我决定研究一个最近新分离出来的、引起一种艾滋病人常见肿瘤的肿瘤病毒。

可是我在病毒领域是新手。怎么办?我又拾起了在读研究生时用过的“笨办法”——读文献。好在那时这个新病毒刚刚发现不久,所有有关文献加起来就一百多篇。

我坐在办公室里把它们统统读了一遍。这个领域的情况我就清楚了,同时发现了不少值得研究的问题。从中我选择了一个我认为最重要的问题:病毒从潜伏期中复活。

许多正常人早已被这个病毒感染,如果免疫机能正常的话,这个病毒最多只能藏在潜伏期美国博士后,不会致病。任何原因造成免疫力下降(譬如艾滋病、老年等等),会使这个病毒复活,引起肿瘤。

我们的第一个研究是要找到控制病毒复活的调节基因,在当时这是一个竞争很强的课题,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世界上已经有几个实验室开始了这项研究。我的学生也总是担心,我们能不能竞争得过那些大实验室?

结果是我们巧妙地运用了娴熟又十分有效的生物化学手段,第一个在世界上发现了四个调控基因,走到了别人的前面。在这之后,我们又有了几个新的突破。

其中一个是阐明了这个病毒如何利用一个病毒蛋白战胜人体抗病毒的免疫能力,达到控制寄生细胞的目的。这一系列的突破性的进展使我们实验室成为这个领域中领先的实验室去美国博士后,先做博士后,再竞争教授-美国学者成长记,我也从一个生物化学家变成了成熟的病毒学家、免疫学家。

一个科学家就是这样造就的,每个教授都是这样当上的。

到美国读博士后需要多少钱,在美国做科学研究的艰辛谁能理解

历史上,科学研究出于个人兴趣,为了了解大自然的奥妙而产生。科学研究所花的钱,开始时也是由私人出。后来,一些团体,比如教会开始赞助科学研究,其目的是让人们更深入理解上帝所创造大自然的精妙之处。科学研究不仅满足人们对大自然的兴趣,也推动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创造财富打下基础。到了现代,科学研究花费巨大,任何私人或社会团体都无法承担这样的开销,全世界的科学研究,主要都是由各国政府资助。

美国政府管理科学研究的机构主要有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科学基金、能源部科学办公室、国家航空太空管理局、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美国地理观察、农业部、环境保护局,等。资金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两个部门是国家卫生研究院和国家科学基金。国家卫生研究院资助生物医学及公共卫生的科学和技术研究,国家科学基金资助除生物医学以外的科学和工程研究。今年最新的预算,国家卫生研究院将获得年370亿美元的资金,国家科学基金将获得年78亿美元的资金。

二十一世纪被称为生命科学的世纪,从美国政府对科学和技术研究的投入上来看,生物医学占了绝对大头,别的领域的研究只有生物医学的零头。美国是世界上对科技研究投入最多的国家,也是科技最领先的国家。大量的投入,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来美国研究和学习。不过,近十多年来,美国的优势在不断下降,中国迎头赶了上来。2016年对科学和发展的投入,美国为5111亿美元,中国为4519亿美元,欧盟各国加起来为3883亿美元。

美国的科学研究主要在各大学进行,另外有少量的研究所和企业也开展科学研究。企业主要的目标是技术开发,和创造经济价值有关,因此很多项目不能算科学研究,只能叫技术研究。

大学里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就是教授啦,另外还有少量只做研究不管教学的人,这些人没有教授的头衔。各个教授手下有一帮人在干活,这些人都可以被称为科学家。科学家让人觉得很高尚很了不起,其实只是个职业而已。美国优秀的人才,大部分都去公司,少数对研究感兴趣的人才留在学校。从个人职业前途来说,学历不是越高越好,工作经验比学历重要得多。但对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学历肯定很重要,这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入门券。随着科学的发展,研究越来越深入,分工也越来越细。一个人只能从事某个很小领域的研究,因为需要了解的知识太多了,人的精力有限,只能集中到某个很小的部分才能深入下去。

大学毕业时,如果对科学研究有兴趣,想要从事这个职业就得做好可能失败的准备。美国的大学教授竞争非常激烈,开放的位置向全国招聘,可能有几十几百人争。在开始阶段就被淘汰还好些,如果到后面被淘汰,那日子真的很惨,付出很大,什么都没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先期准备是继续读研究生,美国一般是博士学位,很少有一开始就只招硕士学位的。科学研究中的硕士学位,一般就是中途淘汰没能拿到博士学位的安慰奖。此时被淘汰,损失还不大,最好死了从事科学研究的心,另外找份工作。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除了一些要上的课程外,主要是为科学研究做准备。在教授的指导下,选定课题,进行研究。这个时候的课题不要太难,弄得自己毕不了业,那才是大问题。适不适合从事科学研究,这个时期基本能判断出来。学完课程,完成论文,通过答辩后,拿到博士学位,就等于得到科学研究的入门券。要入门,还有一段路要走,就是做博士后。

博士后不是学位,只是毕业后正式工作之前的过渡期。这个时期对将来的发展非常重要,做得好,以后发展的机会大,做得不好,可能与科学研究就无缘了。博士后期间,已经没有课程学习,全部精力集中在科研上。中国国内以前还发个博士后证书,好象很光彩的样子,不知现在还发不发。美国没有这个程序,没有博士后毕业之说,所有的成就都体现在发表的论文上。如果博士学习阶段没有遇到好的教授,研究方向不太理想,此时还来得及,找个自己认为最好的研究方向,申请这个方向最好的教授的博士后。其实,很多时候都是碰运气,不到教授的手下干一段时间,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还是错。选择是双向的,你选教授,教授也在选你,都满意了,就定下来。中途双方任何一边感到不合适,都可以中止。只是人生这这么短暂,可选择的机会并不多,虽然可以纠错,但难度也会增加。

博士后阶段很苦很累,没有正常上下班时间,不管是被迫还是自愿,加班是常事,根据科研的需要而定。工资还不高,由教授定,一般比大学本科刚毕业到公司工作的人稍高一点,抠门的教授甚至会压到普通大学毕业生的水平。美国曾经为博士后的工资闹过好几次全国性的抗议,待遇差付出多,让很多拖家带口的人难以坚持。博士后所有的工作都要做,读论文,了解研究动态,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汲取新的知识和观念。设计自己的研究课题,明确研究目标。得到教授的同意后,具体做实验。实验大部分都是枯燥乏味的活,如果有经验的技术员愿意帮忙的话,实验进行会顺利些。实验出意外是常有的事,折腾多次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物,看不到所要的结果,整个人都会崩溃。如果在读博士期间出现这种情况,能不能毕业,那才是焦心的事。所以,挫折最好留到博士后阶段,风险大的研究,出成果的可能性也大。经过几年磨炼,终于发表有份量的论文,博士后结束,可以正式加入科学研究的队伍了。

博士后结束后,就要进入有终身教职评价系统的助理教授位置,英文叫 。这是混入学术圈最关键的一步,是各大学选择学术界新人的系统。竞争非常激烈,特别是一些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对申请者严加考察,仔细选择,希望找到学术界未来的新星,为学校的学术水平作出贡献。能拿得出手的资本,主要就是在博士后阶段做的学术成果,如果博士学习期间有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也可以拿出来展示。博士学习期间特别出众者,甚至可以跳过博士后,直接申请助理教授的位置。博士学习期间的成果,一般算在导师头上,不容易体现出自己的独立学术思想。而博士后期间发表的论文,一般都是第一作者,甚至是通讯作者,别人评价时,认为申请者对学术成果的贡献很大。为什么博士后期间很多人累成狗,就是想为将来进入学术圈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博士后期间没干出什么成果,基本可以说要被学术界淘汰,混入学术圈的可能性极小。

千辛万苦,终于得到助理教授的职位,学术生涯开始了。助理教授听起来好象没多大地位,实际上,美国大学里的助理教授可以招博士研究生,可以招博士后,只要自己有足够的科研经费,招多少自己决定。美国大学里也有一些虚名的教授头衔,不管叫什么名,只看是不是属于终身教职系统,不属于该系统,名字叫得再漂亮,都是假货。只有终身教职系统的,才真正算学术界的人。别的人搞科研再出色,只能算外围者。就象在北京那些拼搏的人,没有北京户口,再怎么有能力有成就,都是北漂。助理教授的考察期一般五到六年,合格了,就成为终身教授,头衔变成副教授啦。此时,就在学术界扎下根,只要不犯大错误,自己不主动退出,就是学术界的人。

如何完成助理教授的考察期,难度比博士学习和博士后期间大得多。当年累成狗,现在连狗都不如。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只能死拼了。助理教授的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科研,二是教学,三是管理。科研是体现学术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但教学和管理也不能出问题,大家都在竞争呢,一方面不行,就会成为别人压制超过的理由。

得到助理教授职位后,学校一般都会配套相应的科研条件以及启动资金。这些在申请面试时就已经决定,除了参与教学和管理工作外,最重要的事就是申请科研基金。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有二十七个分部门,叫某某研究所,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从某个研究所申请科研基金。最普遍的基金叫R01,一般有三到五年的时期,总金额超过百万美元。助理教授期间最好得到两个R01,越早得到越好,否则科研开展非常困难。缺钱是最大的问题到美国读博士后需要多少钱,在美国做科学研究的艰辛谁能理解,再好的科研主意,没钱就不能实行。R01申请的成功率总的来说大约为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说有百分之八十的申请项目会被淘汰。那些老手们早就占领了学术高地,申请成功的机会比新手高得多。申请书最重要的部分是创新和科学价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一定要提出新的设想,这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目的,任何重复别人的成果,都没有意义。科学价值必须说明要解决什么科学问题,对学科的发展起到什么推动作用。接下来就是说明设想的合理性,有自己前期研究结果作为支撑,让人相信所提出的设想有实验数据为基础,研究方法切实可行。评审者最容易挑毛病的就在这两个部分,创新不够啦,科学价值不大啦。如果创新很明显,科学价值也很大,实验方法又被盯上了,怎么能保证实验能达到目标,有前期实验作为依据吗?

基金申请书都是相关专业的学术界人士来评审,虽然不知道会由谁来评,也不会署名,其实可以猜出大概。如果看了评审意见,还不知道是谁评的,那就白在学术圈里混了。学术界虽然很大,但和自己专业关系密切的研究人员就那么多,各人的学术观点早就应该了如指掌。从字里行间的评审意见中,很容易猜到是谁评的。评审者知道申请书是谁写的,评审时事先会有个先入为主的印象。也就是说,人为因素影响很大。说白一点吧,就是人际关系非常重要。混入学术圈,校内校外的人际关系都不能忽视。美国不能请客送礼,搞好学术界的人际关系,主要靠“说得拢”,就是要表现出说话投机,别人愿意和你交流。说些什么内容呢?当然首选是学术问题,别的任何话题都可以扯,只要拉好人际关系就行。美国学术界的大佬们最喜欢左腔左调地谈论政治话题,越左越进步,越左道德越高尚。和大佬们搞好关系,就必须摸清其政治观点美国top30名校留学,投其所好到美国读博士后需要多少钱,千万不要暴露出自己不左甚至偏右的政治倾向,那是在学术界的自杀行为。

美国的科学研究主要靠政府资助,用的是纳税人的钱。也就是说,科学家主要靠纳税人养活。而美国社会对政府投入科研经费有不同的看法,民调显示,有一半的人认为科研资金应该由民间捐赠,不应该用纳税人的钱。这其中党派分歧很明显,民主党人大部分支持政府资助,共和党人大部分反对政府资助,独立人士一部分支持一部分反对。科学家在美国民众心中的地位并不高,认为靠纳税人养活的人,如果没有对纳税人作出明显的贡献,肯定不会受到尊重。公职人员中,消防队员最受尊敬,那是拿自己的生命去保护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其次是警察和军人,但近几十年,特别是越战之后,军人被描绘成屠杀人民的凶手,近些年,更被说成是屠杀穆斯林的凶手,很多美国人不再尊重军人。警察曾经是非常受尊敬的职业,现在被说成是压制迫害黑人的打手,在左派圈子里成为贬低的对象。科研人员也是靠纳税人的钱生存,普通民众看不到科研人员对民众做过多少好事,立场偏右的人,不喜欢科研人员。在学术界混的人,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肯定主张政府多收税,这样科研经费才能保障。多种原因综合在一起,学术界不左都不可能。进入这个圈子,在思想上一定做好准备,任何时候都保持左腔左调,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学术人际关系。

科研基金申请书由人来评,人为因素占据主要地位。人的智力差别并不是太大,你能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你已经做的预实验,说不定别人做得更好。大家在创新和科学意义以及设计方法上都差不多的时候,拼的就是人气。不仅要和学术界的同行搞好关系,和基金管理的人员也要有良好的关系。几乎每个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的教授在国家卫生研究院里都有关系很好的人员,基金流向、研究趋势、政策变化等等消息,都得有人才能及时知道。评审人员的安排,也是由管理者来定。

好了,通过艰苦努力,拿到科研基金,就可以招兵买马,请人来实现科研设想了。具体的实验技术,要有可靠稳定干活的人来做,这就是技术员。不需要多高的学历,本科就够,熟悉实验室常用的技术,最好还能帮助管理实验室。找个这样的人,得经过长时间考查,一旦找好,相对固定。再招些博士生,博士后来干活,具体工作都交给下面的人来完成。虽然助理教授阶段干具体实验室的活不多,但精神压力极大,申请基金,联络人事,处理各种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实验过程中出了问题,担惊受怕,想尽一切办法去查找原因,不能推给下面的人。因为不出成果,不仅是下面的人受损,自己的前途也可能毁掉。

拼死拼活,熬过助理教授阶段,成为终身教授后,还得继续保持科研基金不断。尽管理论上说,不出成果,终身教授的职位仍然可以保持。但是,没有哪个大学愿意养闲人,各种逼迫走人的套路都可能使出,最终把人赶走。

美国博士后在职可以读吗(在美国博士后是什么身份)

美国博士后在职可以读吗(在美国博士后是什么身份)

在美国,博士后通常是指在完成博士学位后继续在大学或研究机构中从事研究工作,从事独立研究项目的学者。他们通常会承担博士后研究员的职责,并承担研究计划中的相关任务。

对于美国博士后来说,虽然没有规定必须在学校进行全职工作,但博士后们也可以享受各种福利,包括社保、医疗保险、退休金、工作休假和住房等。因此,如果你是一名博士后,并且有独立的科研经费美国博士后在职可以读吗(在美国博士后是什么身份),那么你也可以自己申请美国的科研经费。

博士后的经费申请流程是什么?

博士后的经费申请流程与一般的工作申请类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寻找合适的科研项目:

博士后可以通过自己的导师、学校或相关机构等途径,寻找合适的科研项目。

2. 编写研究计划书:

博士后需要编写一份详细的研究计划书,包括研究目的、方法、预期结果等。

3. 寻找项目导师:

博士后需要寻找合适的项目导师,与其进行沟通,并获得他们的支持和推荐。

4. 提交申请:

博士后需要按照项目导师的要求,提交申请材料,包括研究计划书、个人简历、推荐信等。

5. 面试:

申请人通过初步审核后,需要参加面试环节,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计划,并回答评审专家的提问。

6. 审批:

通过面试后,申请人需要提交完整的申请材料,并进行最终审批。

7. 入学:

通过审批后,申请人就可以顺利入学美国top30名校留学,开始自己的博士研究之旅。

三、申请技巧

在博士申请过程中在美国博士后是什么身份,申请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

1. 提前准备:

博士申请需要提前准备,申请人需要在大学毕业后提前做好自己的准备工作,比如提前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课题等,提前联系导师。

2. 学术成绩:

博士申请人的学术成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申请人需要在大学期间注重自己的学术表现,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gangzai303

为您推荐

美国博后 申请,全网最全的美国J1博后申请实录

坦率来说,从我20年博士入学以来到23年下半年,我基本没有出国做博后的计划。Letter,博后不需要托福或雅思,但有条件有时间可以考一个。美国的博后一般是访问学者J1签证,另外J1签证是可以携带家属的:收到J1的DS-2019表格等电子材料后,然后开始准备签证材料,详细的时间线如下:

博士后在美国,80%博士留学生留美就业?美国博士学位年度调查发布!

(NSF)联合三个联邦机构发布了《美国博士学位调查》,调查了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的12个月内从美国学术机构获得研究博士学位的所有人,值得一看!三、美国博士生学术就业在S&E领域中,有76%持有临时签证的博士学位获得者选择留在美国就业或做博士后,而且超过一半的人已经拿到就业承诺。

美国博士后招聘信息,年薪6.1万美元/H1B签证|交叉学科应届博士入职美国密大博士后

最终我们落实了世界名校密歇根大学医学中心的博士后职位,年薪高达6.1万美元,而且提供H1B签证。J博士在毕业前夕找到我们,提出只想到美国做带薪博士后,且尽量选择排名高的院校。但其毕竟是应届博士,需要我们尽快落实博士后职位,使其安心的同时,尽量缩短毕业后的空窗期。

申请美国博士后条件,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及博士后申请条件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及博士后申请条件可谓严苛且全面,旨在筛选出具备卓越学术能力和研究潜力的申请者。除了学术方面的要求,耶鲁大学还对申请者的英语水平有明确要求。申请者需在学术、英语水平和个人品质等方面都达到较高的要求,才能有机会成为耶鲁大学的一员,共同推动医学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美国博后,西电举办2024届校园人才大使聘任暨座谈会

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4届校园人才大使聘任暨座谈会上,副校长李赞对回归学子代表深情寄语:“当前,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竞争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近日,2024届校园人才大使聘任暨座谈会在北校区会议中心104会议室举办。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