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界,香港大学和清华大学都是备受瞩目的高等学府。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优势与魅力。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两所名校,看看香港大学究竟是如何与清华大学相比较的。
提到香港大学和清华大学,很多人都会带着一种天然的好奇心。这两所学校都是世界级的高等学府,分别坐落在中国香港和北京。虽然它们都享有盛誉,但究竟哪一所更好呢?今天香港大学全国排,香港大学真的比清华大学好吗?,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香港大学。作为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香港大学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它的教学质量、研究水平以及学术氛围都得到了广泛认可。尤其是在医学、法律以及社会科学等领域,香港大学的表现尤为出色。
香港大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其国际化程度极高。校园里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汇聚一堂,各种文化的碰撞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这样的环境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还能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香港大学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职场需求。
再来看清华大学,它被誉为中国的“顶尖学府”,无论是在科技、工程还是人文学科方面都成绩斐然。清华的科研实力强大,有许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香港大学全国排,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清华大学的校园生活同样丰富多彩英国G5院校留学,从各类社团到创新创业活动,学生们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这里的学术氛围浓厚,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繁,令人感受到浓厚的求知热情。
当然,关于这两所学校的比较,不仅仅局限于学术或科研。我们还应该考虑其他因素,比如地理位置、学习成本、职业发展等等。
香港大学位于国际都市香港,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学生们在这里可以接触到众多国际企业和实习机会。香港的商业环境活跃,许多跨国公司都在这里设立了办公室,给学生们提供了便利的就业渠道。
而清华大学则位于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学生们也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人脉网络。北京的政策导向、经济发展为清华的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尤其是在国家重点项目和国企中,清华的毕业生往往会被优先考虑。
说到学习成本,香港大学的学费相对较高,不过对于国际学生而言,香港的生活费用也算适中。而清华大学采用的是较为低廉的学费政策,尤其是对于本国学生来说,经济负担相对较轻。
在申请难度上,两所学校都有着极高的要求。香港大学强调英语能力,IELTS或TOEFL的成绩对国际学生尤为重要。而清华大学则更注重综合素质的评估,特别是在数理化等基础学科的成绩表现。
总的来说,香港大学和清华大学各有千秋,不能简单地说哪一所学校更好。选择哪一所更取决于个人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你希望在一个国际化的环境中学习,并且对香港的商业市场感兴趣,香港大学可能更适合你。
而如果你希望在科研、技术领域深耕,并且想要进入国内的顶尖企业或机构工作,清华大学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最后,选择学校时,除了看排名和声望,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自身的兴趣和职业规划。无论是选择香港大学还是清华大学,只要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未来一定会有光明的前景。
在这场关于香港大学和清华大学的讨论中,希望每个读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路,成就属于自己的辉煌未来!
香港大学太小了,听HKUer说 | 港大很小,港大很大
听HKUer说邀请来自港大各专业的学长学姐,将他们来港大后的生活絮叨给你听。
今天的分享人是来自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的大三学姐郑筱翼。她来告诉你港大为她打开的世界大门。
港大很小,港大很大
郑筱翼
经济与金融学士 三年级
来自广东省珠海一中
2018年伦敦城市大学卡斯商学院交换生
写在前面
对于港大的最初印象,相信很多人与我一样,相较于国内高校的偌大的校园和复杂的校区,港大实在是太“小”了——从主校园西闸到东闸,步行只需要短短7分钟。
大学生活至今两年半,一半的时间我在校园里这7分钟路程的大学街上穿行;而另外一半的时间(交换交流及放假时期),港大却为我打开更大的世界大门——她给予我多样的机会与选择,她赋予我广博的见识与眼光,她帮助我打破舒适圈告诉我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所以说,港大很小,港大也很大。
在港大,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在书写者自己的故事。曾经我也以为在peer 之下,每个人都不得不选择类似的道路,但其实每个人的大学四年都是独一无二的,足够多的机会使得我们能够选择几乎任何自己想要探索的领域。
课堂在校内,也在校外
学术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设计、允许自由选择和多样搭配的宽松学制以及重视跨专业通识教育的本科课程,是我选择港大和经济与金融专业最主要的原因。我读的专业经济与金融,算是港大内地本科生最多的专业之一了香港大学太小了,听HKUer说 | 港大很小,港大很大,我也曾为了”选择这个专业是不是意味着随波逐流”、“它到底是金融领域的敲门砖还是所谓的万金油专业”等问题困扰过。然而进入港大之后,才发现之前的想法都太过简单天真了。同一个专业,上不同的课,选不同的辅修,走不同的道路,这在港大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专业课之外,我还上过有关建筑、宗教、电影等的通识课程,以及选修过各种有学分和无学分的语言课。
选择港大,不只是选择了这一所大学,也意味着与其他国内外高校有了更多联结。大一时我参加港大中文学院和兰州大学合作的项目,跟着老师一起游学于丝绸之路。还记得出行之前,老师印发了整整三本书作为随行读物。从甘肃到新疆,每个城市之间都相隔了四五个小时的车程,一路上这些关于城市历史,佛教洞窟,民族风俗的书越读越有趣。通读过后再参观敦煌莫高窟等景区,感触体悟与之前当走马观花的观光客完全不同。
除此之外,港大每年的China 都跟内地很多大学有合作,大一暑假我就参加了其中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暑期项目。大二阅读周时,我去到上海复旦大学参加一个有学分的关于中国商业与经济的课程,每天上午上课下午到企业参观,七天之内还要做小组展示和闭卷考试,虽然压力很大,但这种授课的方式跟普通的听讲作业考试相比确实有趣了很多,不只局限于纸上谈兵。
大三上学期我在伦敦城市大学卡斯商学院交换,除了专业学习之外,还认识了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交换生,以及实现了期待已久的欧洲旅行。交换学校有一门专门开设给交换生的课程,讲伦敦的表演艺术。每一周老师都会带我们去伦敦西区看一场表演,形式包括了音乐剧歌剧话剧芭蕾,从多年上演的知名大戏,到短期排演的地下小剧场,这堂课让我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艺术伦敦。
课堂之外,每天直面新挑战
而课堂以外的选择美国藤校留学,就更加丰富了。刚入学的时候,我给自己的大学四年订了一个小目标——每年都要过得不一样。于是,大一时我担任了香港大学内地本科生联合会()的学术秘书;大二时我加入了大疆举办的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的港大代表队,并作为志愿者去到非洲加纳;大三交换归来又加入了新建的银河总会合唱团(记得在b站微信微博关注我们哦)。不到三年的时间,港大不仅让我去过见过体验过,更让我学习成长和懂得。
香港内地本科生联合会第15届执委在新生城市见面会
银河总会合唱团表演
探索机器人的世界,谁说文科生不可以
是大疆发起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采取类似游戏竞技的赛制,每场比赛分为红蓝双方,每一方包括英雄、步兵、工程、补给、哨兵和空中机器人等拥有不同功能的机器人,每一方机器人都是各大学历时一整年打造出来的机甲战队。
决赛场地:深圳春茧体育馆
作为一个非常“偏科”的文科生,机器人这种理工领域本是我难以涉足的。当时出于好奇尝试报名了非技术的岗位,没想到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虽然我在队伍中负责后勤宣传等事务,但平时常看到大家设计,组装和测试机器人,也了解到了很多高大上的专业名词和整个比赛的流程规则。这些知识对我看似“无用”,后来在实习中遇到智能制造的行业研究任务时,我却比其他人多出了一份动力和底气,也让我知道在求学和求职的途中,不应因学科专业而给自己设限。
和队友在比赛现场
我加入时队伍刚刚成立一年,在经验和资金都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几乎一切都是从无到有。记得在招新面试的时候,一句“希望你臂力过人”的玩笑,并不是说说而已。从香港到深圳,不远的路程却要搬运六七个重达几十公斤的机器人以及各种零件器材,安全搬运、口岸过关、控制成本成为了当时令我最头疼的事情。地铁、大巴、租用货车、快递公司寄运,甚至寻找搬家公司,都是我们当时提出过的方案,之后因为各种条件限制一一否决。直到热身赛出发的前一天晚上,还在为物资打包和交通运输的问题焦头烂额。白天的热身赛结束之后,并不意味着晚上就能喘一口气了。酒店房间被我们临时改造成了“修车间”,每个技术组队员轮流倒班修车和睡觉。
酒店房间临时被征用为“修车间”
作为国际性的比赛,我们也见识了来自国内个大高校和海外学校的不同队伍,惊叹于老牌队伍在机器人等硬件和战略战术等软件上的成熟,也为来自日本的新队伍以工业化规范打造机甲战队而折服。以他人为鉴,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知己知彼,虽不见得百战百胜,却也方知来日方长。
比赛现场
志行加纳:挑战不可能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经历,是跟随学校公益组织志行会渠去到非洲加纳当志愿者。不同于其他的义教项目,出队非洲除了支教之外还包括学校厕所修建,HBV乙肝筛查等环节。从一次次修改图纸,到当地采买建筑材料,再到协调劳工施工监工香港大学太小了,最终一座多坑位的生态旱厕落成,让我见识到一群大学生到底有着怎样的能力和潜力,在异国他乡克服资金上,语言交流上,文化背景上,时间和天气限制上的困难,一步步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右滑查看厕所建造过程,从图纸变为现实
在支教和HBV乙肝筛查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波折。每天晚上的中,除了反思可以改进的地方和规划下一天的工作,我们也分享令自己惊喜的小故事,因能力微薄而产生的小难过,甚至是一时无法接受的文化冲击。诚然,我们深知归结于经济基础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差异无法避免,我们也明白短期志愿活动能够产生的影响力有限,甚至我们也会怀疑自己所秉持的正确是否也适用于另一个截然不同的国度。但这一切也正证明着我们这一行的意义,去传递,去创造,去拥抱,也去接受。
乙肝筛查和卫生科普
BTP志愿者们在小学支教
写在最后
港大或许没能满足我在大学校园的林荫道上骑单车的想象,但她却承载了我更多切实际和不切实际的梦想和疯狂,让我在大学生活里好好“皮”了不止一把。
在港大,小小的校园背后有着更大的天地,可以去探索学问之大,世界之大,人生之大。正如《明我以德》中所唱——“在这里磨砺眼光,敞开我心”。
HKU is not a , but a .
香港大学寒假,从高考文科省前50到香港大学再到中环金融打工人,我后悔了吗?
想要来香港留学的学弟妹们提供的建议。
01
为什么选香港?为什么读研究生?
我高中就读于国内某个二线城市。从高一开始,我就设定了来香港读本科的目标。
当时,香港最吸引我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香港融合了东方和西方的特点,另一方面,香港提供了丰富的平台和机会。香港既有悠久的中华文化传统,包括语言、饮食和节日等,又是一个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商业枢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和人才。这种国际化的经济环境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得香港成为一个兼容并蓄的城市,并提供了许多平台和机会。
高考结束后,我申请了香港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并都获得了面试机会。两所学校的面试模式比较相似,都是基于某个话题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由两位教授观察和提问。
香港大学的面试大约是每组 8 到 10 人,而香港科技大学的面试组约为每组 5 人。
面试结束后的三天内,我成功收到了香港大学经济与金融专业和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 Offer 并选择了香港大学。我个人认为香港大学的知名度更高,有很多丰富的活动,且地理位置较为优越,距离各金融公司云集的中环仅 3 站地铁,进行金融求职会比较方便。
在本科的最后一个学期,我已经收到了几家中资和外资金融公司的 Offer,但在方向上都没有特别满意的选择。我认为在职业生涯初期选择正确的方向非常重要,因此我决定读研究生,为自己争取 1 到 2 年的求职时间,以便更全面地探索不同的职业方向。
我只申请了香港大学的环球商业管理专业并获得了 Offer。
作为香港大学的本科生,我对香港大学的研究生课程设置非常了解。相较于其他学校美国藤校留学,我认为港大的课程设置更加灵活,学生可以选择 1 年或者 2 年毕业,每年的毕业时间也可以选择 6 月、7 月或 11 月,能获得更为丰富的求职和实习机会。
此外,当年 3 月初我才决定读研究生,大部分学校的申请已经截止,但香港大学的 Last Round 尚未结束,对于我这样较晚决定申请的学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在专业选择方面,我认为环球商业管理专业相对于金融和经济等专业来说更为适合我,因为我已经在本科阶段学习过经济金融的相关内容,且环球商业管理专业的课程相对较轻松,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求职准备。
此外,这个专业几乎所有课程都需要做 ,这是求职及以后工作中常用的重要技巧,对未来发展也非常有益。
在撰写申请文书时,我仔细分析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虽然我的绩点并不算很高,但我有过在金融行业不同领域的四段实习经验。因此,我在文书中重点突出了这些实习经验与环球商业管理专业的相关性,以阐述我申请该专业的动机香港大学寒假,并勾勒了我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环球商业管理专业将如何助力我实现目标。在申请截止的约一个月后,我收到了 Offer。
02
港大给我带来的:文化多样性体验
与金融行业求职便利
在香港大学的六年学习中,我获得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大一的时候,我加入了香港大学的 Starr Hall,这是香港大学最多样化的宿舍,吸引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我们经常一起参加各种活动,我参加了非本地生的新生营、Movie Night等活动,结交了许多来自韩国和印度的朋友。
(港大经管学院设在迪士尼的硕士 )
大二上学期,我还与一位印度女生成为了室友,深入了解了印度文化,也体验了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香港大学每年都提供去世界各地交流和参加暑期学校、寒假学校的机会,并为相关项目提供奖学金以鼓励学生进行文化交流。我曾经去过英国和韩国进行交流和参加寒暑期学校,与当地学生组队做项目,并深入体验了当地文化。这些经历对我来说是一生难忘的。
(在英国交流学习时住的房间)
在金融行业求职方面,香港大学提供了许多帮助。首先,学校提供多种求职辅导课程,包括职业规划、简历修改和模拟面试等,学生可以通过关注学校相关邮件预约参加。
(Starr Hall 房间里的海景)
同时,香港大学的 上会定期更新实习和全职工作的机会,节省了学生搜集信息的时间。部分岗位还提供香港大学学生专属的内推机会,大大提高了获得面试机会的几率。
(港大每日发送的求职信息)
另外,香港大学拥有强大的校友网络,几乎每家知名金融公司都有香港大学的校友。他们能够为正在求职的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方面的建议、行业趋势、潜在雇主的独特信息甚至内部推荐和介绍等资源。如果善加利用,这将有助于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
03
给学弟妹的建议
我想给学弟妹的最重要的建议就是做任何事情前都要想清楚目的是什么,来香港读研究生尤其需要注意这一点。
比如有的同学可能想之后申请 Phd,那么入学以后当务之急的就是好好学习的同时和教授搞好关系、看看有没有什么 或者 的机会能为之后的申请打下基础;
(在香港的第一段实习,帮助同事发函证)
如果是想要找到工作留在香港,那么入学后在成绩过得去的情况下可以多在学校的 、、 等平台上关注香港的实习机会,为之后申请暑期实习或全职工作铺路。目前市场环境处于低谷,如果想要在香港的金融行业找到较为不错的工作,最好还是能有一两段香港本地的相关实习,需要在入学后就早做打算。
(观看每年一度的内地生校园歌手大赛)
对于我个人来说,在香港读书的六年对我来说是无与伦比的六年。我相信之后进入职场,香港会给我带来新的体验和惊喜。
(参加研究生的毕业午餐会)
香港是一个结合了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过去与未来的城市,无论各位学弟学妹是即将来香港留学或是未来想要来香港留学,都请相信,只要定好目标并朝着该方向去努力,一定能通过这段宝贵的留学经历收获良多。
更多留学资讯,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咨询香港大学寒假,从高考文科省前50到香港大学再到中环金融打工人,我后悔了吗?,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