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久不见!最近我差不多忙完了博士毕业以及去美国的签证,刚刚买好了八月飞美国的机票。回想过去近一年的毕业和求职经历,我感觉有不少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特别是申请美国博后的求职经历,包括拿到offer进行后续的签证,完全靠自己一点一点摸索,走了很多弯路。与我平时分享我的生信学习笔记一样,我也非常希望本帖能够让有计划出国(特别是去美国做博后)的朋友们少走一些弯路。正文如下。
先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中部地区某985高校公共卫生专业四年制博士生,2020年博士入学,半路出家从事肿瘤多组学分析,2024年6月毕业。坦率来说,从我20年博士入学以来到23年下半年,我基本没有出国做博后的计划。由于我是杭州人,所以我这几年来的规划一直都是回杭州或者上海找一个工资还不错的教职岗或者医院的科研岗。期间接触了几次高校的老师,了解到了这几年似乎非常卷,像我这种一作文章基本没有的,去杭州的双非高校很难/最多给一个讲师岗(讲师工资也不高,我了解到的一般税前15个不到,仅供参考),所以博三的时候我就下了决心回杭州或者上海找一个博后位置,再干两三年然后争取拿一个副教授/副研究员(校聘的也行)。然后直到23年六月底的时候,健明老师给我推荐了一个博美国的博后老板,聊了一下(坦率说也没抱着出去博后的心态)发现我想做的方向和研究兴趣也是他想做的,他想做的内容也是我憧憬的,我的研究背景和他的研究背景也可以说非常契合。这里也非常感谢健明老师的大力推荐,健明老师一直说“一命二运三贵人,四修功德五读书,只有坚持学习的同时也坚持帮助他人,就会遇到贵人,提升你的运气,就有机会改命”,毫不夸张的说健明老师就是我的贵人,帮助了我很多!但是我觉得也得益于我平时经常和他说我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经常给他洗脑;不然他认识那么多人,根本没办法记住我的研究方向,更没办法精准的帮我找到和我背景非常契合的老师。所以说,大家平时也要主动出击,和同行以及老师前辈多多交流。
尽管我求职的方式对大家没有参考价值,但是回过头来看,我觉得大家一旦有出国的打算或者可能性(人的想法总是会变的),一定要提前确认好自己心仪的导师,这个建议六月份毕业的同学在前一年12月份之前就开始套磁,实际上是越早越好。一方面,老外回邮件的效率很低。第二方面是很多老板压根不会回邮件,或者没有位置,或者是面试之后容易被刷掉。所以推荐大家早行动,广撒网(一定程度上的)。下面附上我的求职时间线(我是2024年6月毕业):
image-
美国博后面试一般会面2-3轮,所以提前准备好好英文个人简历(CV)、2封以上推荐信(部分美国高校不需要)以及Cover ,博后不需要托福或雅思,但有条件有时间可以考一个。CV和Cover 1到2页即可。另外提前准备好PPT,包括基本情况、研究兴趣、研究计划等,以及可能会问的问题。一般老板会围绕PPT的内容提问。我是23年10月下旬收到了口头Offer,然后开始填写学校的博后申请系统,需要提交我刚刚提到的那些材料以及个人的基本信息,特别注意要填写预计入学的日期,考虑到正式offer以及签证等事项,包括各种延误,设置的预计出发日期可以预留至少五六个月的时间。当然,到时候更改日期也是可以的,和学校的HR沟通一下,这样就是会麻烦一些。
23年11月中旬收到了正式的offer,对接到了学校的HR,开始走签证流程,期间一般是HR通知我进展到了哪一步,基本不需要我这边做什么。然后大概三个月后,2024年2月10日除夕那天美国博后 申请,全网最全的美国J1博后申请实录,HR问我要护照复印件。由于我之前没计划过出国,也不是很懂,所以一直没办理护照,过年期间也没办法办理,所以一直拖到了开学也没去办。开学之后由于遇到了返修以及博士毕设一堆事情,办护照的事情被我搁置了,直到3月中旬下去办了护照,花了快大半个月的时间收到了护照,扫描成PDF发送给HR就可以了。另外,期间HR让我填写了背景调查,这个比较紧急,需要在一周内完成,内容就是填写表格,包括犯罪记录等。
然后发生护照复印件约一个半月之后,我收到了学校寄过来的J1访问学者的DS-2019电子表格。这里我再介绍一下美国的签证类型:
详见
image-
image-
美国的博后一般是访问学者J1签证,另外J1签证是可以携带家属的:
image-
收到J1的DS-2019表格等电子材料后,然后开始准备签证材料,详细的时间线如下:
image-
第一件事情就是查资料查经验帖了,这对于我们生信人来说都是小问题。然后需要准备的资料参考各种经验贴英国G5院校留学,以及我展示的上图文件,以及参考下图:
image-
具体来说,
(1)先交表格的服务费(220美元),使用广发银行信用卡或者找美国的朋友帮忙代付,收到I-901费确认材料,然后打印;
(2)然后填写DS106表格(),这个比较长,内容非常多,第一次填写需要1-2个小时左右,如何填写参考这几个帖子就行,百度一下:
(3)打印其它辅助材料,并提前两三天预约面签并缴费(160美元)。提前准备好面签可能遇到的问题,面签时不需要长篇大论。我这里是武汉美国大使馆,在江汉区新华路民生银行。其他城市需要自己查一下,一般采用就近原则,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我约了美国大使馆6月7号周五上午8:45的面签,一般可以可提前半小时或迟到半小时到现场,不用太早,也最好不要迟到。好像是过了2道还是3道安检,排队期间会收到一个绿本本《了解您的权利》,然后到达一个中文窗口确认个人信息,下一个是英文窗口录指纹,再下一个英文窗口就是面签窗口,具体问了以下几个简单的问题,如实回答就行:
面签现场会直接通知结果,一般是三种结果:
我比较顺利,一次就过了,然后等半个月到1个月应该就会收到护照(我还在等)。
过签之后,建议大家至少提前2个月买机票,选择中转少一点的,避免额外的麻烦。特别提醒:七八月份(临近九月开学)以及圣诞节前后的机票较贵。
最后,关于大家比较感兴趣的薪水问题,实验的会少一些,一般是5.5万刀及以上美国博后 申请,生信或者数据分析类的多一些,一般在6万刀以上:
image-
最后的最后,希望本帖能让各位少走些弯路,也由衷希望大家能找到各种理想的目的地。另外,本帖完全是我的经验之说,仅供参考。如有不对的地方,还请批评指正。
美国博后,46岁新晋院士:我上研究生时,卸载了所有游戏
近日,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告出炉,46岁的武汉大学教授宋保亮当选。
这位年轻院士的科研生涯是怎样的?本文是宋保亮教授在2019年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演讲,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推荐给你,静夜思。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作为教师代表在这里发言。首先要热烈祝贺同学们来到武汉大学——这所有着126年厚重历史和人文底蕴的全国最美大学。相较于本科阶段宽口径厚基础的学习,研究生阶段才是你们科研生涯的正式开始,是你们探索自然和人类社会更多未知领域的起点。
看到你们朝气蓬勃的笑脸,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研究生生涯,我的师长、我的同学美国博后,46岁新晋院士:我上研究生时,卸载了所有游戏,以及我带过的学生们。
1997年,我从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读研究生。入学后,发现作为一名研究生其实非常自由,没有老师天天盯着你,有大量自主安排的时间,生活费也很充足,于是也开始和其他同学一样热衷打游戏。
但是,我很快觉得这样不行,太虚度光阴。为了把游戏彻底戒掉,我把游戏光盘扔掉了,把游戏从电脑里彻底删除,还在自己的书桌上贴了个字条:“每天看一篇文献”。我的导师看到后,非常高兴,估计从那时候起他就对我的印象很好,并在此后的科研中给予了我非常多的帮助,我们现在依然有很密切的合作。
所以,我给大家的第一个建议就是:第一印象很重要,要想办法给你的导师留下一个深刻的好印象。
我的研究生导师李伯良老师是个很好的老师。他给我很多自由,也很大方,让我可以探索许多课题和方向。这个阶段的训练教会了我如何来选择新的科研方向,为我将来独立做PI之后开拓新的课题特别有帮助。
由于我在这个阶段坚持读了很多文献,所以我的思维和眼界就非常开阔。我的实验训练是在博士后阶段完成的,和大多数人的科学训练是反着的。
所以,给大家的第二个建议就是:研究生阶段的科学训练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能也没有完美的条件,但你一定要利用现有的有利条件尽可能发展自己。
在我研究生毕业前一年多,美国西南医学中心的两位大牛Mike Brown和Joe 第一次来中国,他们是1985年生物化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当时他们在复旦做学术报告,我穿过大半个上海去参加了这个学术会议,主动和他们交谈,正是因为研究生阶段的积累,使我有底气敢于和他们交流。
此后,我获得了他们给我到美国西南医学中心做博后的offer,这是我的科学研究生涯中最重要的经历。所以,我给大家的第三个建议是:不要错过和大牛亲密接触的机会。
在Brown-实验室,我受到了最严格的科研训练,他们科学研究的品位、实验设计的严格、对高质量数据的追求等等对我影响特别深。这个阶段养成我坚持一个方向、把一个通路做透的科研习惯。
3年博士后期间,我以第一作者发表了1篇MC,1篇CM,3篇JBC。但我的工资和去其他地方做博后的同学比较起来,一直是最低的。我很庆幸我没有因为工资高低原因选择其他的实验室,否则我不可能学习到这么多东西,不可能成长这么快。所以,我的第四个建议是:不要让金钱左右你的选择,牺牲了长远的事业发展。
2014年,我从中科院来到武汉大学,这里的师生在各种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孜孜以求追求科学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朱英国院士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这位农田院士年近古稀还坚持在农田、在实验室潜心研究,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的粮食安全事业。
几年来,生科院从海内外引进了院士、杰青等各类高层次人才24人次,新增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三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在、Cell顶尖杂志上论文发表获得重大突破,年均高水平论文20篇以上。
朱玉贤院士曾自信的和我说:如今在我们实验室培养出的研究生,已经毫不逊色在美国培养的研究生!
在我带的研究生中,有2个我认为他们是非常优秀的。一个特别喜欢问问题,他一直在思考课题,他经常会来给我说“宋老师,我又有一个想法”,他寒假回家回来会给我一页纸写满他的想法。
另一个特别勤奋,特别能做实验,通常大多数同学会从我布置的实验中挑1-2个简单的做,而她是把我建议的实验全部都做,我们每周的组会,她的结果总是其他人的几倍。最后这两个人都发表了高水平的科研论文。
给大家的第五个建议是,勤于动脑、勤于动手,找一个你身边的优秀的人,以他作为你的榜样,每一个细节你都要做到和他一样好,甚至更好。
在这里,我想分享下认识过的大师——北大程和平院士。他的背景是物理和电子,他把背景知识优势在生物学领域应用到极致。他在研究生阶段最早接触到双光子显微镜,一直设想要把这个显微镜小型化。2018年,他们成功做出了2.2克的双光子显微镜,可以装在动物的头上记录脑内的神经活动。
在此,给大家的第六个建议是,做科研脑子里要装着一两个非常前沿甚至是异想天开的科学问题,等将来条件成熟或者你哪天灵光一闪,你就有可能找到突破点来攻克这个难关。
当今时代,是近几百年以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科技水平最接近世界最高水平的时候美国top30名校留学,我们在科技方面的进步和前进速度是举世公认的,我们国家对人才和科技的重视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同学们,树立理想是很容易的,但为理想而奋斗是艰难的,这里,我借用舒红兵院士的话,“真正将科研视作自己的事业和生命,可能会累美国博后,但不会觉得苦”!科学研究是不断挑战你的智力和毅力极限的过程,希望你们都能够承担起这个光荣的历史使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综合:武汉大学《如何开启珞珈研途?听听宋保亮教授的六个建议》(2019年9月7日)、灼见微信公号
美国 博士后 申请,申请美国博士后全攻略(上):CV,Cover letter,推荐信
先说说笔者自己的情况吧:
2013年年底,也就是直博的第5年中段,开始做申请海外博后职位的准备,向两个单位投了简历,获得其中1个skype面试机会,最终获得offer。2014年6月底拿到博士学位后,同年7月入职 for ,San Diego ,从事博士后研究,至今快4个年头。期间参与了一些博后招聘工作,包括简历筛选、skype面试、现场面试,还有最终投票决议。
结合当年的求职心得,以及后来的招聘经历,总结了一份完整的攻略,希望对有意寻求美国(海外)博后职位的朋友有所帮助。
这篇攻略分3大部分+1个番外tips,内容涉及文本撰写,筛选职位,面试准备等。
上篇就先来讲讲求职的所需的三大件:CV、Cover 、推荐信。
CV
在学术界求职,我们要准备的是CV,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历()。CV和的最大区别是:是对一个人工作技能、经历、成就的精要总结,往往只有1-2页纸;而CV是对一个人学术背景的完整陈列,除了的内容外,还要有教育经历、学术奖项、论文专著列表等,而且页数没有上限,总之就是要全面。
CV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个人信息
姓名(括号里面写上你的最高学位)、语言、联系方式。在美国,你不需要CV上反映你的国籍、民族、肤色、性别、生日等比较私人的或者容易产生的信息。当然加上也是无所谓。
教育经历()
学位及授予时间、专业、学校、导师。请从本科开始写起。
工作经历(Work )
时间、职位、单位名称。在实验室当助理也可以算上。如果没有,这一项可以去掉。
研究兴趣( )
这一部分非常重要,我们收到的许多简历都没有,然而许多用人单位都会看重。因为cover 通常不会很长,所以能够展示你的学术兴趣的内容就都在这里了。而有没有 ,将是决定能不能获得面试机会的关键之一。这一段,也是我反复修改之处,后文会详谈。如果用美国NIH的格式来说,这一段叫做 ,意思就是用一段话来描述你的研究经历和方向。这一段,越精简越好,最好不超过300个单词,没有人愿意看长篇大论。如果有多个兴趣(请不要超过3个,1-2个为宜),请分段,并起个小标题。
技能()
分领域,然后每个领域后面有具体的项目。比如
Cell : Cell ; and of tumor cells.
: Gene , -based gene .
发表文章()
只要是你参与过的文章都列出来。排序的话,按照你是一作且顺序靠前的往前排,其他的按照影响因子排,意思就是重点要放前面。然后,你的名字要标出来,说明这个是你。建议不要把IF列出来,会显low。领域里哪本是好刊哪本是水刊,大家心里都有13数。
参编论著(Book )
同发表文章的展示方法。如果没有就不写。
参与基金( )
课题名,资助单位,基金号。只要你的老板申请基金时把你的名字列进去了就算。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搜集!别签了名就不管了。
邀请报告( )
讲座名称,活动名称,地点,时间。只要你被邀请上台讲学术报告就算,无论大小会都写上。但是一些太微型的比如是学生会搞的这些,就不要写出来丢人了……
获奖项目( and )
时间、奖项、颁奖单位。学校的奖学金也算的。
在格式方面,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模板。不同于企业招聘,充满时尚设计感的CV文本并不受欢迎。科学家平时看白底黑字的东西看多了,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即花俏的东西都是low货。像下面这种设计(我随便出来的,应该是简历设计公司的样板),并不会给你的求职带来任何正面加成。
反而是像这种朴素简约风格的会比较容易入眼。
不过有个小技巧值得一提:最好在CV文本的眉头写上你的名字和学位,眉尾写上页码/总页数,这样看的人会觉得,应聘者是个周到的人。
总的来说,CV并没有特别严格的格式,你愿意模仿NIH的中 to 的格式,把和结合在一起写(其实就是你的经历,然后得到什么成果,然后列几篇文章),也是可以的。总之,能够详尽但又清晰地展示求职者的学术背景即可。
Cover
以前还没有网络没有email的时候,cover 是附在CV前一起邮寄的。但如果在电子时代,还把cover 独立做成一个word文档塞在email附件里,说 see ,那就是蠢了。正确的做法是,直接贴在email里面,当成email的正文,方便老板一眼知道你的意图。
从来不会有老板愿意花时间来一句一句读cover ,因此,这部分文本要足够精简,做到每一句都有信息量。建议精简到500个单词以内,包括抬头致谢落款等“废话”,便于老板两三眼看完。
Cover 的套路基本是:
Dear Dr或者Prof. XXX,
I am (这句话里面应该包括你的姓名学位学校国家)。I am to about the of a in your .
第二段,写你的博士研究内容。要精简精简精简!句1概括研究方向/问题。句2解释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句3你的研究得到什么结论。句4成果发表在哪里。搞定!人家教授一眼就看穿你在做什么,不需要一大堆有的没的。
第三段,写你接下来的研究兴趣。比如 my PhD. , I very in 。然后同样,下一句解释为什么这个方向很重要。接下来奉承一句你们组在这个领域很牛逼。下一句说能抱你们大腿的话会很荣幸和一颗赛艇。最后一句点明你胜任这个职位(当然要给点理由,比如说with my xxxx 之类的)。总之这一段就是要把自己卖出去。
第四段,就要收尾了,请老板瞄一眼CV之类。可以用诸如 is my CV my , , and , along with a from my Ph.D Dr. 。然后最后一句收尾。
然后致谢,落款。搞定!
推荐信
在非常正规的学术界推荐体系中,推荐信应该是由求职者的推荐人亲自撰写,并直接发送到招聘方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求职者本人是看不到推荐信的内容的(也就是说,人家赞你还是坑你,你都是不知道的)。
不过,博后招聘没有这么严格,推荐信就是求职者自己发过去就好。而且,就我所知,国内出去的推荐信,好多都是研究生自己写好然后找老板签个字完事那种,亲自动笔的老板并不多。
如果老板帮你写了推荐信美国 博士后 申请,这一段就忽略了吧。如果是自己写然后找老板签字的那种,请继续读。
推荐信不在多QS200名校留学,而在精。一封来自大牛的推荐信,抵无穷多封来自十八线野路子老板的推荐信。如果你只能搞到一封推荐信,那么一定需要来自你的博士导师。这个很重要,否则招聘的老板会想,你的导师为什么不给你写,而是其他人代劳,会不会是这孩子跟导师的关系处不好之类的。如果能争取到另外一封推荐信,那更好(但如果是来自nbcs的教授的推荐信,还是省下跑腿码字的力气吧)。
我当年的推荐信,是继承了导师的导师的模板的。英语 写出来的东西,感觉就是不一样哈。我可以贴一些idea给大家参考:
开头,万金油句式To whom it may (如果你的推荐信是暂时不知道投给谁)或者Dear Dr./Prof. xxxx(如果点对点推荐那就这个)
第一段第一句可以这么写。At the of XXX, my PhD. in the of XXX, YYY , I am glad to write this my of his and . 第一段后面的主要内容是为了凸显,推荐人(也就是写推荐信的人)有足够的资格来向别人推荐他的学生。比如可以有一句简单地介绍被推荐人的情况,比如是什么时候认识的,跟他共事了多久。然后摆出自己的学术和社会地位。参考句型:I met xxxx in YYYY年份 and work with him/her since xxxx. After all these years, I think I have known xxxx both in and in . , after I came back to China from of in USA and was named as 各种职称 since yyyy, I have the to work with of young . All I am to is that I am fully to one’s and .
第二段,开始介绍被推荐人的学术水平,包括如何对科学产生兴趣,怎么一步步解决问题,如何克服困难,最后又发表了什么文章。
第三段,可以写被推荐人的非学术层面的素质。比如性格好啊,对工作热忱啊,之类之类。
可以的话,加一些bonus内容。比如我导师的导师就加了一段,说听到学生要去别的地方发展事业还是挺失望的,因为他早就给他offer了的职位美国 博士后 申请,申请美国博士后全攻略(上):CV,Cover letter,推荐信,将来肯定能怎样怎样。如果他以后想回来,实验室永远有他的位置。当然有没有这一段,是要根据你的实际情况的。牛皮吹爆了就不好,不要简历还没投,就先卡死在和博士导师的关系这一步。如果师徒关系还没有到这个地步,请不要写这一段。
收尾段,就是结论了。In short, I xxxx to you . If you have any with to his or , feel free to me.
然后致谢,落款。记住要包含推荐人的邮箱,要不然招聘方怎么可能联系得到推荐人。
(静候更新……欢迎关注公众号,等推送。)